他,成功磁聚9万Twitter粉丝的十大绝招

标签:
杂谈 |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9/01/a213.jpg
根据HitWise上周报告,美国最大微型网志Twitter的流量(以PV数计算)已经正式的超过美国最大推文网站Digg,有趣的是,目前Twitter的最「大咖」的重度使用者刚好也是Digg的创办人、矽谷人见人爱的创业家Kevin Rose,这位创业家之前还曾经创过一个Twitter变种「Pownce」,最后没有成功,最近反而因为Twitter让他达到另一个令人羡慕的头衔:
他在Twitter的粉丝(follower)总数,仅次于美国总统欧巴马,目前一共有90359位follower,然而,众所皆知欧巴马应该是一个team,而Kevin
Rose应该只是一个「人」。一个「人」怎么会这么厉害,聚了这么多follower? Kevin Rose
昨天于TechCrunch写了一篇客座文章,说明「快速增加自己
Twitter朋友数的十个秘方」,十点中,有五点较有意思,所以我重调了顺序一下,将最有趣的五点写在前面,并带入自己的想法:
第一,教育大家去多多Retweet:使用者有分深浅的,别以为每个人都会使用
twitter;因此他还花时间解释给大家听,告诉大家什么是「retweeting」(也就是台湾推友熟知的rTwT,由吾友cjin所发明)。这个动作是最快的将你的使用者名(加连结)推到一个新的领域,还外加「推」的内容让大家对你有第一(好)印象。
第二:别偷懒不填自我介绍:把自己的bio的部份填写好,不然大家过来后,不知道你是谁。我觉得这点很有道理,因为到最后我们是在拓展到「陌生人」那块,要他们加你为follower可能就要告诉他加入你有什么价值,这个bio就是要用几句话告诉陌生人,「这个是必跟的推友啦!」「你不跟,就落伍了!」这点其实也可以运用到其他网站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名字就说明一切是不可能的,「About Me」要填清楚,假设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过来。
第三:多多使用「Hashtag」:只要在Twitter帐号里跟了「hashtag」这个使用者(注意,hashtag的使用者总数只有两万多人,还没有Kevin Rose高),以后在Twitter讯息里附加「#」就可以被视为「标签」,譬如大家都在tweet某场会议,就可以先想好一个hashtag譬如「#sweet100」,然后大家都记得要写「#sweet100」就可以将这些讯息归类在一起,在hashtags.org等处可以一次观赏,让你的讯息更多人看到、不会消失不见。
第四、以Twitter帐号替代email告诉大家:Kevin Rose建议,可将你的Twitter帐号变成主要和外面连系的管道,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大的关键。 Kevin Rose在外的演讲有多少,在外与人见面的时间有多少,与其留下一个「email住址」,不如留下一个twitter帐号!就算没有twitter帐号的也得去申请一个来加入他当忠实follower,与他开始对谈;Kevin Rose在这篇文章的末尾也写道: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加入我的twitter帐号,天啊!若以这样来看twitter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它虽是公开的email帐号,但它也可被视为是有「传染力」的email帐号,里面的种种对谈,被 rTwT出去,又帮你带来一大堆新的家伙。
第五、「绑票」搜寻旁边的建议热门字:在Twitter的搜寻介面旁边,会列出最近最热门的搜寻字,然后,直接跳进去和他们一起讨论,不断的使用这些关键字!这招很高招!因为那些搜寻字就在旁边,其他人也会看到,也会去按。这样的方式就会让其他人也会很快的看到你的 tweet,也很有可能会加你。如果我们是写中文的,优势更巨,他点入「obama」,这么一长串的短文里头,就只有一篇是中文,对于看中文的人来说,目光很自然就立刻被吸过去,然后,你每一瞬间都可以得到一些流量!
以上五点还颇有意思,剩下后面五个我觉得普通而已,还是列在这边供大家参考参考:
第六:多多拍照,放在其他地方。照片是被「rTwT」最多的内容物,因为它浅显易懂。这点我觉得还好而已。
第七:他举了另一网路名人Jason Calacanis为例,曾经喊出如果他达到第一名就送出一个Macbook Air,虽然从来未达到过,但他就因此被加入了一大堆人,这种方式只能说是奇招,并不是基本盘,我觉得还ok而已。
第八:刻意去加入最大的Twitter的使用者,如同订阅他们、看看他们都在写什么。这点我觉得ok而已,甚至这点应该是要求TechCrunch的读者多多加Kevin Rose。
第九:也是在bio的部份,加入一大堆超连结,告诉所有人你的部落格网址、你的Facebook网址、你的 Linkedin网址……。这点我觉得还好,美国人人人都有好几个社群帐号并常常用(连带带起了Friendfeed的需求),但在这里大家忠实使用某一个,顶多连出一个部落格连结,不如好好将「bio」的电梯演说经营好。
第十:除了看谁加你以外,也要知道谁「离开你」。 Kevin Rose介绍「Qwitter」,当你写一则讯息之后,有人离开,就会email给你,这样就知道哪样的讯息是不受欢迎的。这点我猜想应该还好而已,毕竟离开的机率不高,且就像删MSN List一样,不见得是因为他人触发,而是自己要自清门户而已。
Twitter超过Digg,虽然两者是不一样的网站,但我觉得它们其实在某程度上是竞争者,因此,这是一个相当值得玩味的转变。我相信现在许多部落客都有一样的经验,写了什么东西,在推文网站被推,注入许多流量;但是在Twitter上被推,也同样会注入许多流量,甚至有时候还会小小超过推文网站所带来的流量?有趣的是,这两种网站的流量,长相不太一样,前者是「暴冲型」(burst),几小时内让你灌进几千人;后者是「水流型」,几千人分成一天~二天的时间慢慢的进来。有趣的是,后者有时候好像还会「复燃」,可能是某人看到电视突然有感当时有什么文章,再次贴出来,然后又再次一片讨论,一些流量。所以Twitter超过Digg,我觉得是暗示一个重要的机会,可能是「推文2.0」的机会,甚至比 2.0还要更像2.0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