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rnbombing」来了!温暖的新涂鸦文化将改变全球

标签:
杂谈 |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9/01/a115.jpg
昨天在英国Telegraph报看到一则新闻,他们介绍了一个最新的「次文化」活动,这个活动叫做「Yarnbombing」,yarn是丝线之意,bombing是轰炸但在美式涂鸦的次文化另有意义,次文化世界常一些充满「力道」的字眼,像他们称直接涂色的模版为「throw-up」,画到热门作品为「burn」等等,而「bombing」则是一种层层涂上去的涂鸦,有一个网站叫Bombing科学网。总之,「Yarnbombing」就是「针织涂鸦」,用一针一线,弄在一个公众的物品上,就好像涂鸦一样,让大众观赏。
「针织涂鸦」本身就是一个奇妙的组合。「针织」的作品给人的直接印象是「柔和」、「无杀伤力」的,当我们看到一个毛绒绒的针织的东西,就好像看到一个老妈妈织给游子的温暖的衣物;而涂鸦给人的感觉恰恰相反,涂鸦是又冷、又酷、又野,有菱有角的形状、看不懂的扭曲字样,仿佛闻到了一股热血汗味,年轻人体内极要爆发出来的强大能量。所以「针织涂鸦」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趣味,和一般涂鸦不一样,谁舍得打电话call警察把这种「针织涂鸦」移除呢!
这些「针织涂鸦」由于相当新潮,所以大部份做上去后,不只是local当地的人看到而已,还可以透过照片,将自己针织涂鸦传到全世界。
就像这次Telegraph报所举的这个例子,终于让全世界真正开始注意「针织涂鸦」新潮流!如图示,它竟然把整台巴士都包了起来,上面是写日文,不确定她是怎么跑到那边去、为什么跑到那边去织这个东西;总之,把这台巴士包成这样的作者名字叫Magda
Sayeg,报导上是说,她是一位住在美国德州的35岁的艺术工作者,她做了一个叫Knitta
Please的网站,已经开了三年多,上面放满了「针织涂鸦」的艺术作品。
Magda说,一开始她和她的一群妈妈朋友们喜爱针织,平常织给家人、朋友,织到一个程度后,终于开始「往外面放」。一开始,她们不约而同动起了门口「手把」的脑筋,为冷冰冰的金属手把,织一圈温暖的毛制「手把套」,很温暖,很舒服。我不禁想到以前在加拿大最怕摸门把电到,当时在小公司工作,座位就在门旁边,每次都要帮忙开门,如果以前的手把都有包这个玩意,说不定就不会「电」到了?
然后,她请了一个朋友也来织,帮她门外一个STOP SIGN包了一层小小的针织作品。
「它」就不会「冷」了!结果,不但没人去通报移除,她反而发现,竟然有些人STOP以后,干脆把车停在旁边,下车拍照!
Magda自此发现,这个是可以做的事,于是就开始推广这样的想法。我不懂针织,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弄的,不过真的还是很惊讶,Magda说,像那台巴士这样一个「大作品」,竟然可以在一周内完成!报导还说,其实很容易做。真的吗?这样的话,大家若也喜欢的话,说不定十年后,我们的城市将处处都是这样温暖的「针织涂鸦」呢!
不过,我有一个感想。有一些画家显然也和Magda一样看准了「针织涂鸦」,开始往这边走来,譬如,一位31岁的艺术家就把这个当作闲暇时的乐趣,她们都说,这样的「涂鸦」可以把笑容装到人们的脸上,真的会帮附近变得漂亮。我觉得,这有一种特别的「瘾」在。做完以后,就会拉过来,这是会愈来愈红的东西,大家都来做,大家都来玩,大家都来happy。但,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
重点是这个新字:「YarnBombing」。
这个字,显然已经成为一个网站,而这个网站,似乎不是Magda Sayeg的。
后来,也有两位艺术工作者,在加拿大温哥华居住。她们准备要写一本叫《Yarnbombing》的书,花了一年的时间四处探索这个现象,等到这本书出了以后,「针织涂鸦」这个字也将离Magda愈来愈远。
这是一则很普通的小新闻,但看了以后很有感觉,不是因为这是一个蛮有趣的「针织」改良过的涂鸦就接受度大增的事情,而是「针织涂鸦」这个词汇,到底是谁所拥有?
想像未来这若是一个大产业,那谁拥有这个词汇,谁就是老大!
从Telegraph这篇文章来看,这位在日本巴士上织了整个巴士的美国艺术工作者,应该才是发起人,因为她交待了整段故事,但她并没有拿到重点,因为她没有一个「字」。网路是关键字的时代,大家就是要取一个名字,到最后,Telegraph报虽然提到了这台巴士,让她可以正名,但,「Yarnbombing」这本书不会是她出的,而且「Yarnbombing」这个网站,也不是她出的。这让我想到,我常常在网路人见面过程中,听到他们幽幽的提到,「其实我才是第一个发现xxx的人」、「其实我早在五年前就有这个点子」。甚至,就算 Magda Sayeg织了这台巴士,让记者写了这篇新闻,但,她真的是第一个发起人吗?尤其这是一台日文字的巴士,一个美国人为何会到那里去?说不定,她是在日本某一处看到这么一个小针织,然后开始有灵感的?甚至,连她自己都忘记有这么一件事情了?这些东西,记者没有交待。我早上就只有这样的时间,也无法去交待清楚。
不过我们相信,大部份的创业家都是忙碌的。有想法的人,通常不会花时间去把自己包起来,而是一直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到底谁才是第一个,我想,或许真正的创始者自己不会很care,因为他是一个不断往前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