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Web 2.0 Expo透露「网路产业之结」

标签:
it |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09/p114.jpg2.0
这「结」的关键在,网站太多了,因为太多,所以要更简单。因为更简单,所以更多。
多到………整个崩溃?
五年前常游走在矽谷的各个大型会议,人这么多,递出名片,对方一看,又是一间没听过的公司名称,就算你把名片剪裁成特殊尺寸,印得厚厚的,还是弄一个萤光到自己几乎发光的颜色……也没人记得。
曾连续几年帮Oracle在史丹佛里面摆摊Job
Fair,我们送东西,那阵子景气还算OK,大家都在送东西,我记得我拿着T恤要给人,人家还嫌这衣服不够好看,不想给。
这样的感觉这次再次出现。上周看DEMO展与TC50开完,紧接着是由正统Web
2.0(这句或许有负面意思)的O’Reilly出来办的「Web 2.0
Expo」在纽约举行。会场的小网站、小公司超级多的!怎么办?
在会场,有一位女记者说,最吸引她的,竟然是一只章鱼。
是的,一只美丽的章鱼。
她说,「没有文宣、没有名片。」
只是一只「想带回家」的章鱼布偶,上面挂着一个随身碟,里面是Press Kit。
这家公司Octopz做的是Collaboration软体,这种软体四处都是,谁做得好,一言难尽;就算你有时间,听了几百个也会麻痹,所以,送章鱼。送给每个参观的人。
西元2000年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又回来了,那感觉就是──为何一间网站,竟然在送人一个价格不斐的漂亮茶杯、一只什么都没写的章鱼?茶杯或章鱼本身不会解释这网站是在干嘛,也无法让人勾到它最强的价值与竞争优势,当然。他们说送茶杯是为了品牌印象(brand
recognition),或许在回家以后很久很久,还可以记得它,甚至还达到无辅助想起(unaided
recall)的行销效果,在「茫茫网海」中会特别记得「它是什么」。但制作了这么多产品,只为了吸引大家上网看这么一眼,好像有点奇怪?
然后,又有另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有点新奇的看法。文章说,37 Signals再次在Web 2.0
Expo宣扬他们的「一个好用小产品打败对手」的理念,照样的激奋了全场观众,但是,就在隔壁的另一场演讲,个Adaptive
Blue的创办人没想到竟然讲的是完全相反的话──
这个人说,现在的网站门槛愈来愈低,大家各做个的,界面也倾向「极简风」,于是每个网站只提供一项功能,很简单,就会开始作茧自缚,整个产业会一起打结!
而他的理由是?
他说,大点子,用一招,小点子,也是用一招,那大、小点子,就没有什么差别了。他认为,Web
2.0最大的问题不是介面太简单,而是介面简单的风潮下,所造成的「网站太容易建造」的问题。这有什么问题?他说,问题就是,造成「太多噪音干扰」,让使用者不知所从。
这的确是网路上的问题,不用到网路上,在Web 2.0 Expo,就碰到了这个问题了。
走在路上,好多创业家递来名片,每一张名片,都是一段热情的「电梯演说」,都经过一些修饰,所以每个网站都要气吞世界,搞清楚要做什么的时候,只是一件小小的事,但是已经花掉15分钟,还有一些体力。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这样连续听十个以上的网站,当然,网友也不行。
怎么办?
但,这正是网路产业的特质。成本低,进入门槛低,有点子,就有机会大成功。但因为这样,所以「人就多了」,人多了以后,让人看到的机会就变少了,变少了以后,大家在里面搅着和着,总有一天也会到一个极限,因为……
大家都不想看了。
到Web 2.0 Expo会场,资讯爆炸,只想带一只章鱼回家!
这篇报导相当有意思,吐露了一股「没有解法」的市场问题,刚好也说明了Web 2.0
Expo今年的局势,诡谲的纽约的金融的气氛,再伴着那只章鱼,网路人可以慢慢思考这个问题了。 http://img.tongji.cn.yahoo.com/392363/ystat.gif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