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创业盛会TC50与DEMO Fall本周同步上演大对杠

标签:
it |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09/p14.jpgFall本周同步上演大对杠" TITLE="网路创业盛会TC50与DEMO
Google欢度10岁生日,大家都承认太阳系的行星已经全数绕着Google转,但大家还是很想创业,这就是为什么这星期矽谷的创业界异常的热闹,将有120多间与网路相关的新创事业,即将「上台」。只是他们上的「台」是不同的台,其中70几家将在9月7日~9日于南加州San
Diego的DEMO
Fall会场,50几家则在9月8日~10于北加州旧金山市中心的TechCrunch50会场。是的,你没看错,这两场大会选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同时举办!
为何要同时举办?因为他们两方是竞争者。
竞争者彼此讲的话都不会太好听,冲突一定会发生。只是大家都以为应该只会默默的发生,就像去年一样,没想到……。
TC50对参赛者非常的保密,要一直到美西时间早上6:30(台北时间今晚9:30),也就是大会开始前1小时才会公布,而DEMO则是按例早早公布名单,结果这周末,知名部落客Robert
Scoble看完DEMO
Fall的70几间公司名单后,率先发炮,更另外再一篇文章指出其中15点他看不顺眼的地方,许多参加DEMO的网站被「指名道姓」(还好台湾这边参赛的公司优秀、没被点名到)。
Robert用了最激烈的语言直指「DEMO真烂!」我想,假如我刚好是今年的参赛者又看到这篇文章,可能会直接放弃DEMO上台,跑去砸掉Robert
Scoble的脸!这篇文章吸引了100多则留言,在矽谷掀起轰动。
然后,没多久,远在圣地亚哥正在办活动的DEMO总监Chris Shipley,竟然也在部落格中愤怒的回应了!
她文章开头第一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当我小时候,我母亲教我,碰到生气的事,从一数到十,再决定下一步。」她说。
但这次,她说她已经数十数了好几次,完全再也无法自我控制。
她直指,他们说DEMO是「老学校」,她说,这些人不是「新学校」,而是「没有学校」,直讽这群号称新媒体的部落客的胡闹!
这篇文章之后,Robert
Scoble再次回应。他说,首先,Chris并没有打电话给他,所以她说应该要全方位报导一事,她自己也没有做到(Robert真是硬坳),然后他说,这是新创网站的「超级杯」耶,所以DEMO本来就应该被给予最高程度的批评;他提到,写部落格本来就不是报导,只是个人的纾发,所以随便他怎么写都可以!然后,他更指出而部落格不像以前写在报纸上的死文字,写什么就是什么,部落格应是一场「对话」,Chris
Shipley完全没有回应这场对话! (哪有人以粗骂讪笑对方来开启对话的)
看完这周末的笔战,我的感觉就是:这就是网路,野蛮的网路。
最后,猜猜是谁出来「缓颊」?正是TechCrunch的老大知名部落客Michael
Arrington,写了一篇「大家都要冷静」。他的意思是,DEMO与TC50之争已经不是新闻了!这篇「缓颊」文章中,他还顺便帮TC50提出五点打广告,指出这次有1300位观众、1000个报名者,TC50里面有52间公司其实都是当场宣布「开站」,而且还顺便打了之前TechCrunch一直目标对手CNET一拳,指出TechCrunch部落客们绝对不会预先写好这些厂商的文章,绝对不会有「媒体兼主办单位」的优势。
但有趣的是,Michael在去年初创TC40第一届时,攻击DEMO的火力其实远比Robert
Scoble还要野蛮、凶猛。他认为DEMO是一个「要付费才能上台的舞台」,这样的做法,Michael用了一个很强烈的字来形容:「不道德」(unethical)!当然这点不很正确,因为有些厂商据了解是受DEMO看重而被邀请上台,不必付DEMO一毛钱,但这个「次八卦」本身又会吸引更多理由去讲它的不是,为何有些人要付这么多,有些人不付?我自己也认为「unethical」或许言之过重,商业体就是商业体,做网站做产品就是要赚钱,打着「付钱就是错」来评论,似乎不恰当。
但,不恰当归不恰当,这却是最容易的吸睛术,Michael靠这个方式可以容易的切入,给DEMO第一记重击,据Mercury
News的访问,Michael Arrington直率的说,「他喜欢树敌。」
「我就是希望(DEMO)倒店。」Michael说。
当今年四月TC50宣布举办的时间,大家看到他们竟选在同一时间,Michael更直率的再重述他的目的:「DEMO必须死掉。」
ok,那现在,是谁死谁活呢?
虽然矽谷的网路人大多都是看好TC50,但矽谷的网路人不见得代表全部的网路。
首先来看看双方号称的参加人数,据TC40的记录,去年他们一场就有1100位观众,其中800位真的付了2500美元的超昂贵门票费,单单门票一场就得250万美元,还要加上赞助厂商等等。而DEMO这边则有700位付费进入的观众,门票费为3000美元,若再有些网站公司真的付了18500美元搏一上台机会,赚得绝不比TC少。至少比目前来看,还没有衰退的迹象。
今年的状况呢,或许可从媒体参加状况一瞥一二。据CNET这篇文章说,目前看起来,可确定的是DEMO已经赢得传统媒体的青睐,有高达100多间正式媒体会派人到圣地亚哥,其中华尔街日报等等据说只去DEMO,不去TC50。但是,TC50显然收集了更厉害的媒体──网路部落客们,五大部落客几乎都以TC50为重心。当然,仍有媒体如CNET、Wired、BusinessWeek,会派出两组人马出来。
看这些媒体就知道,DEMO与TC50的差别。有些媒体更清楚的表明,像BusinessWeek,就是派他们的电子媒体记者到TC50,纸本媒体记者则到DEMO。换句话说,服务年轻及重度网路使用者读者的记者就到TC50,服务资深与轻度网路使用者读者的就到DEMO。对他们来说,两者都有缺点,DEMO的缺点就是刚刚说它是付费上台,好像不是最好的选择(穷网站就可能上不去),而TC50的问题,则是它太个人风格,挂着「公平」的招牌,但却把持在几个人与几个组织的手上,当然创业非常时期,这样做也没有错。
但这场纷争,让我们想到一件事,网路是电脑与电脑的连线,这样的模式从基层就让「通路」这件事情不再重要,只要有实力,不怕人家看不到;只要有实力,不怕被老旧大厂给垄断。但,网路上真的没有垄断没有通路吗?
如果没有通路,为何这些小厂商要拼命的想办法挤进TC50?或,想办法登上DEMO的舞台?
没错,确实没有很大很大的厂商,所以你可以看到,目前在网路界,每个团队真的都很小,不只是参赛的团队,连VC都人数不多,部落客可能只有一两个人,人少就有意见,意见加上人少,他们只会偏向一个。他们偏向的就是通路,现在的通路已经不是大厂之间谈出来的,而是人与人之间绵绵密密的串在一起的了。
OK,如果有通路,那谁,得到这个通路?
我觉得,两方都无法完全得到。
愈看DEMO与TC,就愈觉得,它们代表着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世代,因为对方的存在,而显示出自己的极端。就好像「乡民」这个字,潜在的分化了世代,有些人乐于当「乡民」也就愈来愈安心的猛干乡民的事,而有些人也因此看「乡民」愈来愈不爽,但,就算乡民再众,不可能有一天每个人都是乡民,但乡民也不可能绝迹。
DEMO上面是讲得很好听的话,每个人都是最棒,大家照着相对传统的方式来做事;而TC50是有可能突发的状况、有可能是harsh,但网路上有一群人聚集成了一个通路。其他网路上的entity,现在要被迫选边站。
野蛮,也是绝对的问题。在网路上很多事情都改变了,大家都在同一个很大的会议室,这是唯一的会议室,有够多人在里面翻滚。很多新逻辑搭着旧的逻辑出来,最后只有幽默至上,愈没道理就是愈有道理(Sorry我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例子)。在我看来,我认为Chris
Shipley传统的办活动人,虽已经学会用Friendfeed、Twitter,但现在终于体会到网路的野蛮的地方。我会觉得,两边都有发展的空间,一边不可能到另一边。
我什至进一步想,DEMO的依然存在,代表着这一块还有地方可以做,毕竟,对于「中间选民」来说,一个有礼却无趣的活动,比一个野蛮却有梗的活动,还要好消化多了!http://img.tongji.cn.yahoo.com/392363/ystat.gifFall本周同步上演大对杠" TITLE="网路创业盛会TC50与D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