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大型强子对撞器明天启动

标签:
it |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09/p23.jpg
我在美国的时候曾买过一本书来看,叫《Our Final
Hour》(也曾在「快乐说话」一文中提过这本书)。高中大学初期受到费曼的影响,对物理与科学很有兴趣,真的努力的学学科、看杂志,但这本后来才看的书,却给我最大震憾,因为它说,人类到二十二世纪还存活的机率不到50%,书中并列举可能造成人类绝灭的几种状况,包括类似电影《12
Monkeys》里恐布份子的迷你生物炸弹等等,但其中有一种「绝法」,特别引人思考:该书说,有一个「大型强子对撞器」正在建造中,到时候可能造成人类绝灭!
我读了一惊。因为,它所形容的「绝灭」过程,非常恐怖:情况大约是,当那加速对撞器一开,分子对撞会产生一个迷你的宇宙,也产生了迷你的「黑洞」,黑洞比家里吸尘器还厉害,可以吸行星、吸光、甚至吸时间,这个黑洞将把地球上所有东西全部瞬间吸进去,包括地球本身,还有周边的火星、木星、金星、太阳……然后还有太阳系之外的银河所有大小恒星行星慧星…。
更惊的是,一切发生在「瞬间」。
比地震还可怕。下一个微秒,所有分子结构重组,造成传染效应,整个一口气全部吞下去……(之类的,细节忘了)。
不是要吓各位,我看完以后,惊得大喘了一口气,然后,就像在看恐怖电影,关上书,去看看其他的东西,让时间淡忘恐惧。
但,上周TIME杂志出了一篇「对撞器造成世界末日恐惧」的文章,再次提醒了我。报导指出,这个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大型强子对撞器」(Large
Hadron Collider、简称LHC)的开幕日期,就是在欧洲时间9月10日,也就是…呃……明天。
从维基百科资料可看到,这个大建筑大设备,是由34国超过两千位物理学家所属的大学与实验室所共同出资合作兴建,里面最重要的设施就是那个圆周27公里的圆形隧道,因当地地形的缘故,必须建于地下50至150公尺之间,隧道本身直径达三公尺,位于同一平面上,还贯穿了瑞士与法国边境,大部份不是在瑞士而是位于法国。除了地底下的隧道,还有许多地面设施如冷却压缩机、通风设备、控制电机设备、冷冻槽等建在地面上。
有趣的是,由于有这个「可能造成世界末日」的疑虑,有欧洲科学家已向欧盟「控告」,说这个对撞器的威胁,已经「危害到欧洲子民的人身安全」(哗,影响得可真厉害)。也有人分析,美国是否会介入?但他们说,就算美国介入也没用,这个对撞器是「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底下的,美国没办法管得到。美国能做的,只有召回所有的美国科学家,但美国科学家一走,实验照样要进行。而且马上就要进行了。
我们真的该害怕吗?
这篇TIME的文章提到,其实,人类自古以来,都对科学的实验充满怀疑,从前的科学家,常被国王送上断头台,直到近代,当火车第一次被发明的时候,由于人类之前最快的速度顶多只有时速50公里,有些工程师还「预测」人体可能会因为无法承受这么快速的旅行而「崩解」(到了高铁就没人这样说了)。然后当年当「疫苗」刚发明的时候,由于此字源自拉丁文的「牛」,还有人害怕一但注射后,就会「慢慢变成一头牛」。杂志说的也对,我们现在看那些当年可怜的科学家,都会觉得「那些当局怎么这么笨!」「怎么这么老古板!」但,人类应该向来都不笨,当时,一定是因为「很不习惯」才造成这样的反弹,而,现在或许也是。
因为我们都不懂。还想插手科学家事务。
CERN里面听说有3000多名科学家,若有问题,应该有人早就发布警报了!不会每个科学家都这么不要命的想亲眼目睹宇宙奇观吧!
只是,如TIME说的,民众对科学愈来愈害怕,因为这个世纪最大的「大家看得到」的(tangible)的科学发明就是「原子弹」,大家会觉得,「假如这次『没事』,那,下一个又会是什么?」
我满脑子想的则是,9月10日,若真的是最后一天,那,今天要做什么?
我不知道你会想做什么,但,肯定不是会想「减肥」,尽管减肥这件事已经挂在心里和嘴边长达一两个月之久,像乌云罩顶,但现在这乌云再厚也马上烟消云散了。
肯定也不会是想向某某人讨回公道,向某某人证明自己很行,或打开电视看看,自己讨厌的哪个政治人物现在下场如何。
甚至,不会想去搭加勒比海邮轮,不会想去迪士尼乐园,也不会想到北海道泡温泉放长假。
如果9月10日就是世界末日,你很有可能,只想站起来。
倏地站起,看一看已经同伙十年的同事,他带着莫名其妙的眼神看着你。
拿起电话,冲向门外,跑回家里。
回到家里,看见自己喜欢的人。
拥抱着她,摸摸他的小脸……。
买一瓶最爱喝的饮料,不是自己最爱,而是别人最爱的,给他们享受。
却……得到很多的快乐。
这快乐,来自一种内心的幸福。电影里面的美国大兵濒死前都要请同袍传达的都是「告诉她,我爱她」。假如他恳求再恳求,真的被死神所允许,给了15分钟飞回去做这件事,他会得到一生中最满足的15分钟。
昨天在「赵宁迷1000人大募集,给刘茵茵和孩子们鼓励」的问卷,看到这新闻稿,真的很难过。它说,赵宁平时忙碌,直到生病后的一生最后的半年时间,才有时间好好的与年轻的妻子刘茵茵与三个孩子朝夕相处。其实赵宁似乎知道自己年纪较大,所以很注重养生,直到去年都还在打篮球,可能也是希望可以陪孩子长大,不料,还是碰到了病魔。
碰到病魔,赵宁写了「求生日记」,一定要活下去。刘茵茵细数这半年,他生病的时候,她守着,把两人每天的对话写在日记,谈天又唱歌;赵宁也曾经和刘茵茵说过,「谢谢妳给了我一个家和孩子,要不然这些年我会过得很空虚」而有一天他感慨的说:「我还想再活几年。」而据报导说在赵宁死前三周,有感觉到病魔不会饶过他了,于是告诉刘茵茵:「我觉得我要打包行李上飞机了,妳这几天不要离开,不然我走的时候妳不在,我会很难过。」
我想,这最后半年,赵宁享受到了好多好多的小小的事情。因为他知道他的世界末日将来,所以他特别把握这些事情。他度过了值得的半年。但我们呢?
就算9月10日不是世界末日,我们也有可能有一天突然颓倒崩褟。
于是我相信「Every Little Thing论」, Every Little
Thing原本是披头四的歌曲,日本也有一个「Every Little
Thing」(ELT、小事乐团)以轻柔摇滚知名,我后来就顺这个名字,发明了自己的一个「Every Little
Thing论」,就是说,我们既然知道,最后的愿望都是很小的、微不足道的事情,就可以为我们得到很多的快乐,与其把快乐押注在未来不见得会发生的某一件大事上,不如看准未来「一定会发生的」这个「世界末日」,即日起,体会身边每一件「小事」。
偶尔出现像9月10日这种「危机」,就是我们对自己「Every Little
Thing」的考验。如果这时候,你觉得不会匆忙、不会有遗憾,因为平时已经很关照这些「小事」,不会再想做这些小事,不必急着再对对方说「我爱你」,不必再多摸摸谁的脸,那我们的人生,就到了一个「不会后悔」的境界。每一件小事都关照,并不会花掉所有时间,还是有很多时间可以去冲大事,如果可以做到「Every
Little Thing」,那我们的一生,或许就不怕科学家怎么搞鬼,或许也不怕命运之神怎么操弄了。http://img.tongji.cn.yahoo.com/392363/ystat.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