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ebuAd与「行为行销」线上广告死刑定谳

(2008-09-02 09:40:47)
标签:

it

昨天美联社传出一则新闻,让我感受到……有点像台湾恐怖新闻的感觉!

新闻指出,美国大型的网路业者如AT&T纷纷说「他们没有安装」。你读新闻稿,就仿佛看到他们连忙挥手撇清的模样,然后,新闻稿再「点名」,有六家中小型业者不幸的曾经「试用」过,但宣布都已经「试用完毕」,并决定停用这项服务。这新闻很像是狂牛病的牛肉,六家超商纷纷说已经停止进口。而这件事,已经吵了整个暑假了,刚好到了暑假最后一天,正式做个结束。

到底,他们说没有安装什么?试用又停用了什么?原来,不过就「只」是一间新创的矽谷广告工具公司NebuAd。这间公司卖一些硬体盒子,给网路服务提供业者(ISP)端,让他们可以「观测」所有上网的人拜访哪些网站,然后将这些可贵资讯提供给广告商,让它们可以对该ISP旗下的每个用户播放非常精准的广告!

网路行销或所谓的「数位行销」与传统行销最大不同点之一,除了它的科学化报告,精准计算ROI以外,还有就是它可以「个人化」,也就是「广告追着人跑」 ,而且将这个「个人化」提升到完全自动化的经济规模。至于这件事要怎么做?唔,只要置放一个cookie,或在伺服机端偷偷记录IP,就可以猜猜看「他是谁」、「是他还是她」之类的,这样的线上广告有个专用字,称为「行为行销」(Behavioral Marketing,或更炫称为「e-havioral」,从使用者在网路上的行为,猜测他是谁,给他最有效的广告。当然,有可能入侵到您的隐私权。

但,现在使用者端有可能把它关掉、被防毒软体侦测到、或者有的根本没有拜访到饵站,这就是NebuAd创新的地方了,他们竟然打算直接找上服务提供者(ISP) ,「哈哈哈,无论你是谁,都要透过ISP才能上网,我看你怎么逃!」NebuAd自称为行为行销的「最后一哩」,号称是「深度的封包窥视」(Deep Packet Inspection) ,每一个封包过来,它就抓它的IP以及它要去的住址,然后用他们自己的资料库将这个住址给归类到某一个分众产业,仅此而已,然后将此资讯提供给广告主,然后大概ISP也可以跨足广告业?我不确定我们一般在看电视的cable的小盒子有没有安装这样的装置,帮忙测量「收视率」,但,网路毕竟和电视还是不同,网路是双方的,涵盖到许多个人的资料,包括银行、履历表、劈腿、还有好多好多的小秘密。

以上这些字、这些愿景,原本是为了让NebuAd拿到更多创投资金,没想到,也吓到许多人,它的trouble随之而来。首先先起始于今年七月九日的一场美国国会的听证会,国会先找来NebuAd请他说个明白,NebuAd被美国国会议员拷问时,一再声称他们是「不具名」的(anonymous),只是抓住使用者的使用的过程,然后,也导入了「opt-out」机制,使用者可以选择「不要加入」,但是它用cookie来设定,因此其实NebuAd这边还是会经手这些封包,而且你也知道,只能抓IP又怎样,NebuAd有可能可以透过一些不正确制作的网站,从网址URL或其它地方,就直接的「拼凑」出一些人的原貌,这是有可能的。谁管这种事发生的可能性有多高,只要有「可能」,国会就要问,有篇文章更说,今天是大选之年,多少也有关系。

八月一日,美国国会更抓狂的,找来33间网路公司与ISP业者,包括Google、微软、AT&T、Comcast,甚至Facebook都曾经被叫到国会山庄与议员们简报。一时之间,这个「Deep Packet Inspection」变成烫手的字眼,他们皆矢口否认有任何做这样的DPI的事情,但这篇指出,当时AT&T说,尽管他们没用,但他们觉得这个还不错!据文章说AT&T还顺带咬Google一口(真贱),说「Google干得更过火」,然后该Google跳出来「承认」收集一些基本log资料,但广告全是凭内容(contextual)而不像NebuAd是个人资讯放广告。最惨的当然还是这间雏鸟NebuAd,行军到此,原本一起想赚钱的通通跑掉,一时间四面楚歌,原合作厂商如CenturyTel, Charter Communications、WideOpenWest Holdings、Embarq通通退出,而且还发表新闻稿指出,「我们对使用者隐私最为注重,不和NebuAd同流」之类的。真是惨。

假如这也是政府主导,要将一个案子定案的话,这篇新闻稿,我觉得就是定案了。它宣告33间公司通通「无罪」,其中六间公司承认曾经差点使用,但现在也无最。 NebuAd死刑定谳。

其实,英国早已有家公司叫Phorm,今年二月也直接公布(看他们多潇洒)和三家ISP合作,一口气就涵盖了70%的英国上网人口,送来热腾腾的精准广告,受NebuAd的事件影响,这间可怜的Phorm公司的股价已经掉了75%。其他也曾经高声喊过要做「行为行销的最后一哩」的还包括AdZilla、NebuAd、FrontPorch、Project Rialto等,不知道它们的下场如何。

所以,所有明的暗的「行为行销」,在这个星期,进入了新的世代。

而这种鸟事,广告主感觉如何?看看这位英国的专栏作家的文章就知道,下面两三个愤怒的线上行销业者,喊道,你说它是「未来的争议」?什么未来,为谁而争议?上次在一场数位行销的课程中,也与一位学员讨论著做这种「行为行销」的可能性,但现在如果大家一听到这个字就怕,大概也不必做了。

不必做,线上行销就少了一种可能性。实在太可惜了,也太不公平!

不公平?因为,这种东西,早在NebuAd之前肯定就有了,譬如,你在Amazon里面东逛西逛,以会员登入,它是一个商城,早就知道这些情报的重要,所以你走到哪一页,点了什么东西,只差滑鼠的位置无法记录,其它通通都记了下来,现在先用简单的Data Mining,以后再继续挖更深。之前听某个行销人员说,某大入口网站似乎也都有在收集行为资料并提供相关广告。

此外,这种事情,也早在网路之外的实体就有了,我常常收到简讯是「XX银行」,每天找我办卡;还有「房产投资决窍」的我也常收到。我就想,他们还蛮认识我的嘛!还有,昨天我才收到一封名设计师的邀请函,上面写着「XX创投」正是以前服务过的公司,更是直接寄到我的家中。你说他怎么知道我家住址和我服务的地方的?这是一间专门订做衣服或室内设计的,高档货,就算被猜错,也觉得蛮自豪的。很多事情在实体是被允许的,譬如,我经过东区闹街,几个人拉人试用,我走过去也想试用,她理都不理我,因为她们只找女性,而且是某个年龄层的女性再把这传单发出去,这就是「因人而异」的施用不是吗。

网路是个大家在上面交错的地方,很多人把心灵放在上面,但它和马路不同,马路还是人走的,但网路是完全新的东西,所以所有的隐私问题,也重新的被定位。为了避免一些问题,网路既然被一些人给反对,那就让支持者的声音站出来,不必连署,只要自己做。所有网路上有争议的东西,有个办法,就是「让它p2p」,变成使用者自己拥有,就没有事。我就在想,有没有办法让这些追踪器也变成使用者自行拥有?

听说NebuAd已经在想办法让它的盒子,装在ISP之外的地方。或许会做成某个硬体模组,直接「做进」某些电脑?如果因为这样,电脑更便宜,你要买吗?如果让社区网路装一台,以后管理费都免收,社区管理委员会会通过吗?

这样看来,广告主会创业家会愈来愈站在同一条阵线上,一同想出更好的、有趣味的新创网路做法。http://img.tongji.cn.yahoo.com/392363/ystat.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