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来愈多MBA毕业后才找到自我,白费一切努力?

标签:
it |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8/08/p26.jpg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哇,MBA学生,还没毕业就已经有好几个公司排队等着要。」
的确,麦肯锡、摩根史坦利、李曼兄弟、花旗银行这些企业找来MBA毕业生,经过好几关的面试、残酷的淘汰过程,厉害的就如愿进入一线公司,稍逊的也有二线公司,然后就是令人羡慕的黄金职涯、千万年薪,在一间玻璃、地毯、办公桌都比其他公司厚实的高档办公室,眺望整座城市的风景。
但《华尔街日报》前天出了一篇报导表示,现在出现了一小撮MBA毕业生,竟然不去申请这些公司、从事这些工作。在同学都已经一个萝卜一个坑后,他们花了好几个月在寻找「不像MBA的工作」。由于这些人急速增加中,已经引起校方的关注!
报导举了好几个例子,譬如,有一位扛着学生贷款的学生,MBA毕业后竟还在一间农业公司做「工读生」。她说,她终于找到了职涯的真爱--替代能源,因此她要放弃那些高薪的顾问工作,继续待在这个热爱的产业!
还有一位,原本就是做企业顾问,想到MBA沾个水之后出来当一个更高阶的顾问,念到一半却想通了,决定跳进产业打泥巴仗,从MBA毕业后还因此费了九龙二虎之力才在知名食品公司找到一个位子。
也有一位,念MBA大概是为了离开产业升级为企管顧问,但念了念,还是觉得对原先的产业情有独钟,毕业后还是回到了本身的产业,多的那个MBA头衔,猜想只能印在名片上提醒大家。
这些「另类毕业生」的出现,简直翻覆了MBA的传统。因为,MBA通常的思维都是:你辛苦的进来、努力的学两年,剩下的人生就已经确定了一条「钻石之路」,但这一小撮人,出了MBA却拒绝那些高薪的工作,却决定不走入MBA最标准也最令人垂涎三尺的工作──顾问、金融、储备干部。他们好不容易得到MBA毕业,却再度将自己丢进一个很大的不安定黑洞!
不知道各位读到这讯息有什么感想?这边感想相当强烈。
这篇文章有些地方透露些些吊诡,这些另类的MBA毕业生似乎试图表达一些事,其他人听不懂,他们自己也无从解释清楚。这时候《华尔街日报》这文章引用好几个相关专家热心的「解决方案」,听起来皆有些可笑──
一个说,校方找来了20个MBA校友,各在不同的领域,试着帮助这群MBA毕业生在各「不标准工作」如何找工作!
一个说,他们整理出一张表格Job Search
Matrix,帮这些MBA毕业生找到他们的独特性,要帮他们自动match到其他公司!
一个说,他们建议,这些学生应该先去找一个暑期工读的工作,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但,我从文章中,却已经嗅到这一群渴望自由的MBA毕业生,从100~200名已经定型的MBA同学群中跳出来!脱掉西装!砸掉眼镜!他们想要到达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方!只可惜──那个地方好像不需要MBA也能达得到?
可惜他们已经耗去多年时间,才换来这个自由、这个觉悟。
这些「另类毕业生」,令人想起了「印第安酋长的故事」(此故事另有渔夫、流浪汉等其他版本),故事大意是,有个人看到酋长在旁边喝酒、游手好闲,就问他「你为何不去找一份工作?」,酋长说,找到工作后,还不是天天期待有一天能退休!那退休后的生活是怎样?也是坐在路旁喝酒、游手好闲。
那,不如现在就开始过日子,现在就开始过退休的生活了!
你可以想像,假如跟酋长讲话的这个人,刚好是一个努力大半辈子终于挣得一点点晚年清闲的退休上班族,他心中可能有怎样的悸动。
而报导中的这些MBA的另类毕业生,感觉上很像这些退休上班族。他们忙了好几年,最后可能绕了一圈回到原点。
回到原点,追逐着自己最终想要的东西,那个东西,竟然和MBA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你一定会说,你怎么知道没关系?他们念MBA,学到了知识技能、见过世面,或许人脉等等,然后,继续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发挥MBA的长才!不是吗!但,从《华尔街日报》的案例来看,显然不是这样。他们其中几位,都透露了他们在念MBA书过程中,思维转变、计画转向了。而且,别骗人了,MBA绝不是容易的选择,和人生其他求学过程不同的地方是,MBA发生在工作之后,到下一任工作之前,除非此人真的家境太富有,可以随便挥霍两年,不然这个人对他在MBA之后的生命,一定是有「某个目标」,而这目标大多是,在自己的产业想更上一层楼,或可能是工程师转商、转金融、转部门、转位阶!这个目标,很有可能不是个人的,而是学其他人的。
这个想像,这个追求,和这些完美的人生计画,让许多职人前仆后继的想尽办法进去念MBA。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大提升,也的确,出来以后,他们果然变得很抢手,薪水也大幅提高,但是,这些提升,有时就是止不住一颗想「做自己」的心。
MBA毕业后,他们才开始选择「找一个自己想要的工作」,这时候发现MBA不够,于是再继续投资更多的时间,去追求它。
酋长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但没有人听过的是,「接下来?」
酋长和退休上班族,有何差别?
有一差别,大家没注意--
酋长很可能比退休的人还年轻20岁。所以,他虽然嘴硬退休,但至少他早一点开始做自己要做的东西。我们不能说,他未来是会比较好,但他把人生「反过来」过,先去了解自己,再去摸索,那么,他的大半生将都会是他的!
反倒是一生汲汲追求MBA、更上提升的,若没有想清楚,他的大半生,可能都不是他的,尤其是在刚入社会起步飞冲的头五年、前十年,整个都浪费在一个自己没有衷心喜欢的MBA计画上,套一句常常与同事讲的话:「太迂回了。」我们不希望从A到B,竟还必须先做C、D、E、F…,若是这样,这件事本身很有可能就是「定制的」,没有一种定制可以真的符合每个人,到最后,终有一些人会因为终于找到自己而再次抛弃了这个闪亮华丽的定制。
总结下来,若你想进麦肯锡,去MBA是对的!但,若你只想到《华尔街日报》中举例的这些地方,做行销处长、做业务开发总监,是否一定需要MBA?应该不必吧。之前工作垫经验的那几年的光阴、脑筋半老还得努力考MBA的辛苦、抛下出去学24岁年轻人念二年、之后还要努力找工作,这段的摸索,其实已经足够换到任何除了麦肯锡以外的工作了;当你去冲撞这个职场的所有零件,你就是在念MBA了。更何况,当MBA毕业后,直接回到社会,反而还不能保证,可换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也就是说,如果是想要稳定、高薪、好看的工作,投资在一个已经有很多人所在的未来,如果能保证自己不会又中途后悔,那可以无怨无悔的去冲MBA,确实MBA是最好且唯一的方式。但,如果你是想要做自己,投资在自己的一个属于自己的大未来,而且还没有想像清楚的话,显然,每一条路都比MBA还好,因为每条路都是充满「我我我」的方法,而MBA反而有可能是是离「我我我」最远的一条制式路!
人生到底怎样才算成功,大家的定义各有不同。最悲哀的人生就是到了八十岁,回头一望,发现自己一直在满足别人的期待,而那些「别人」在被满足后也都不见了,只剩下自己,和已经逝去的光阴;而最值得的人生,就是到了八十岁,回过头看,记忆可及的所有的年,都是充满了自己的故事。他说,我满足了。
我不是MBA企管硕士,我是管理科学。或许有一天当我确定它是真正的我我也会去念MBA,不然,我会想办法离这三个字母远远的,拒绝掉它给我太多「不适合我」的诱惑。http://img.tongji.cn.yahoo.com/392363/ystat.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