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节后走出旱地拔葱般的大涨行情,市场表现最佳的是煤炭、有色、石油等资源类板块,保险、银行、证券等人民币资产类板块以及航空造纸等升值受益板块。这与节日期外围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舆论氛围密切相关。人民币汇率从六月中旬二次汇改启动前的6.83在三个多月时间内迅速升值到6.68,升值幅度达2.2%,美元指数从6月初的88.7,下跌到目前的77.3,相对贬值幅度达13%,难怪有预言称世界性的货币战争一触即发。
人民币资产的升值早在港股市场表现已经非常明显。笔者在9月18日的《银行股到底有什么事?》一文中已经将8月底9月初的香港以及内地银行股的走势做了全面的对比,当时权重银行股香港与内地的差价倒挂20%以上,笔者当时大胆预言,在政策预期明确之后,估值偏低的银行股将推动A股大幅反弹。房地产二次调控政策明朗后的两个交易日,银行板块大幅上涨,完全验证了估值因素对大盘股的效力。
按10月8日国际市场人民币无本金交割一年的人民币汇率报价是6.46,比二次汇改前预期升值5.4%,两年期报价6.37,三年期报价6.29,四年期报价6.17,只是到了5年期后,将贬值到6.23。也就是说,按现行的汇率政策,人民币将形成一个新的持续升值的预期,时间大约是4年左右,本轮的升值幅度从6.83开始计算的话,大约10%左右。
笔者相信,本轮的估值因素加升值因素将终结A股银行的熊市行情,由于银行的支撑作用,加上创业板、中小板的减持峰值将至,下一阶段行情可能转向以主板为主的个股性行情。主要遵循两条主线:
一是升值预期个股,有色、银行股及保险股在快速上涨后可能面临短期调整,中期有上涨动力,但不可预期过高。
第二条主线仍然是业绩和低估主线。根据新东风网的统计,节前A股的平均市盈率17.7倍,中值53倍,50指数11倍,节后可能将市场平均PE推升到20倍左右,50指数的市盈率推升到13倍左右,中值则可能保持55倍甚至会有所下降。从业绩增长预期看,市场难以支持过高过快的上涨。围绕低估和成长发掘个股仍然是相对安全的交易策略。而随着三季报在本月披露完毕,上市公司今年的业绩基本定性,机构已经将目光转向明年上半年的准备,此时选择能够持有半年以上到明年春季行情的股票应是上佳时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