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变不离其道

(2022-03-30 08:36:08)
标签:

中国传统教育智慧

分类: 经典教育

 万变不离其道


 

 2022326-27日,鄙人有幸在线上参加时雍私塾弟子班(第八期)课程,进一步感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的魅力,感受到钟老师的智慧。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如何修,真是“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生活处处是学问,教育机会无处不在,钟老师的课程,可谓淋漓尽致地演绎了道的魅力。

  《学记》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钟老师的课程,越学习,越觉得别有一番滋味。钟老师说,正确地做教育,最终一定是越做越喜悦,越做越想做,越做越轻松,越做越有效。在我看来,钟老师的课,是越听越喜悦,越听越想听。

   以下,从不同的点感受一二。

一、 先后之道——开蒙礼

   《学记》说:“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钟老师说,古代治理使用的工具是“礼乐刑政”,“礼”放在第一位。古话说:“礼者,天地之序也。”还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所以,行礼,不是谁的需要,是遵守自然法则的需要,是大家共赢的需要,是一体观的体现。天之道,利而不害也。

  衷心期望更多的教育机构能落实开笔礼。

 二、 生发之道——启发式教育的魅力

   每个生命生来具足,教育不是要给予,而是在于启发,助力每个生命之特性的生发。

   每个生命独一无二,没有经验可以复制,唯有启发,因材施教,才是对生命的尊重,才是尊重教育的规律。

   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命令式,指引式,还是启发式?日积月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比如:1、孩子玩玩具之后,老师如何引导孩子收拾玩具?

   2、孩子走楼梯,老师如何引导孩子轻声前行?

   3、孩子拿别人的东西,老师如何见错说对?比如:“帮助别人保管东西是美德,帮助别人保管东西是放在哪里合适?”

三、阴阳之道——一体两面

《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阴阳之道,无处不在,如影随形。

(一)概念与学问

  学习如果不连接具体的事物或者事件,就容易落入概念,概念学得太多,如果不落地,就会脱离实际,变成书呆子。所以,要经史合参,要多看历史故事,真实的故事,才能真人真事真启示;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学问,才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中庸》说:“诚于中,形于外。”如何修?老子说:“反者,道之动。”所以,要通过有形的入手,修无形的诚。

(二)家长是谁

   一个家庭,家长是谁?对外,往往是父亲更合适;对内,却往往是母亲。柔弱胜刚强,女人是水做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女人如果温柔且智慧,哪个男人不心悦诚服?世界上最厉害的“风”是什么风?或许,是“枕边风”?

  为什么“地天泰”?

  或许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三)两间房的教育

 两间房,阳谋与阴谋,才能彰显教育智慧。

 有些场合,不让孩子参加,是为了呵护孩子内心的纯净,涵养孩子的正气。

 脚本,不宜说破,但是,可以做。不说破,效果更好。比如:“不管哥哥对不对,弟弟都要听哥哥的。”

  长辈的言行,即使不合道,但是,我们做父母的,要认识到长辈的心是对的。所以,还是要诚心表示感谢。然后,避开长辈,再引导孩子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比如:爷爷奶奶给孙辈夹菜,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一起起身向爷爷奶奶鞠躬致谢,然后,再选择一个合适的空间启发孩子:“爷爷给我们夹菜,合不合适?怎么办?”如此等等。引导孩子自愿给爷爷奶奶等长辈夹菜。

 

(四)接纳与改变

  尽人事而知天命。接纳生命中的不完美,不如意,接纳生命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不了的,接纳不能改变的,改变必须改变的。接纳的同时,始终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五)说什么与是什么

  说什么,不是什么,又是什么。真是玄之又玄,妙不可言。

  生活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藏”与“显”的艺术。

  比如,老师上完课,说“举手发言,举手就是胜利”,虽然老师没有说每个人都要发言,却令在场的每个人感受到自己要举手申请发言。

(六)予与取,先与后

   1、 如何戒掉孩子的不良习惯?比如吃垃圾食品。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邪气出来的时候,也是长正气的好时机。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思无邪”,与邪气共生。做不坏,学不会。只是如何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2、 引导孩子自省

     先扬善2-3个点,再询问,比如:“没有照顾好自己,手受伤了,让爸爸妈妈担心了,怎么办”?

(七)年龄大与德性大

   如何选出“领头人”?大哥还是班长?或许,享受时以年龄为先,做事时最终还是德行为先。

(八)尽人事与知天命

   我们常说:“尽人事而知天命,把缺憾还诸天地。”但是,如果能在“知天命”的基础上“尽人事”,才能更好地尽人事。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九)自私与无私

  一个人要多为社会,为国家做事,才能打开格局,才能更好地长本事。

  《大学》总纲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为什么以“欲明明德于天下”开头?

(十) “心在焉”与“心不在焉”

   《大学》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吃饭,要心在焉,要感谢天地,感谢食物,感谢食物后面的所有劳动者的生命,跟食物后面的人对话;也要心不在焉,不挑食,要有什么吃什么,甚至喜欢吃的少吃一筷子,不喜欢吃的多吃一筷子。吃饭不是撑饱肚子,不是满足口腹之欲,是一次精气神的补给,是一次身心灵的对话,一次生命的对话。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十一)虚与实,真与假

不管父母慈不慈,只管自己孝不孝。

为什么?

  不管怎样,父亲是“父位”的代言人,父亲可能有不足,甚至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父位”是纯粹的,神圣的,绝对处于尊位的。所以,敬“父位”是真,敬“父亲”是假,但是,我们须“以假修真“,虚实相生,破假立真,通过恭敬父亲来表达对父位的恭敬。

母亲与母位亦同。

老师与“师位”同理。

三、 孝悌之道——教育的根

  《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古话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所以,真正的学校一定是教孝悌的地方。

  如何落实?

  比如:1、对父母有意见,不一定要表达出来。

  钟老师说:“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

  父母即使言行有错,但是,心不会错;即使父母错了,做孩子的,应该想办法帮助父母改正,补救;不管如何,“天地也者,生之本也”,父母所以为父母有天意在,所以,尊重父母也是敬天的一种表现。

四、 中庸之道

  过犹不及,古话也说:“事无善恶,过则是灾。”

  爱与恨,都是人情,不是道情,都会消耗能量。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教育之道,根植于不爱不恨之“本”?

五、 变通之道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给孩子如何解经?

  可以解其精神,与生活连接,与生命连接,与具体的事物或事情连接,而不仅仅是当作知识或技能来学。虚实相生,也是变通之道。

六、 终始之道——成事之道

 《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不问病从何来,但问治向何处。找出路比找原因更重要。

 子曰:“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所以,我们始终要清晰方向在哪里。

 七、 自然之道。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钟老师分享一天也如一年,可以分为四季:凌晨3-上午9点是春天,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夏天,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秋天,晚上9点到凌晨3点是冬天。所以,古话说:“一日之计在于寅。”寅时是凌晨3-5点。曾国藩说:“勤字工夫,一贵早起,二贵有恒。”曾国藩认为,决定一个家庭是否兴旺发达的三大要素依次是:早起,做家务,读圣贤书。所以,钟老师分享并亲身实践,“借天力还以人力”,是自然之道。

结语:

  钟老师说:“儒道就是人道,就是天道。”

  感谢钟老师,感谢时雍,感谢所有的师兄师姐,感恩一切,成就了这次精彩的课程,令我受益良多!

  个人心得,恳请钟老师点评!

 

 

                              廖复阳(字存亮)敬笔

 

                                     2022326日星期六于广州

 

                                      优化于2022327日星期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