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孩子莫忽视“心育”

(2014-08-08 08:11:17)
标签:

教育

家教

教育时评

心育

分类: 评论教育思考教育

 

 

http://www1.imau.edu.cn/jgxyzy/uploadfile/2012/0607/20120607125146863.jpg

图片来自网络

 

 

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由此看来,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广泛,人们心理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因而提高孩子心理健康水平,是他们适应未来社会,走向世界与建功立业的必要条件,家长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什么是心理健康,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作为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为孩子营造良好和睦、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现实生活中,我们注意到凡是父母关系融洽和睦,家庭气氛温馨愉快,父母谈吐文雅,举止彬彬有礼,做事诚信认真,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大都活泼开朗,心理健康,讲究礼仪,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相反,在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吵闹等恶劣家庭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则会养成暴戾、自卑、情绪波动强、怯懦等不健康性格。

二、掌握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具有科学性,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耐心引导,不要简单粗暴;要入情入理,不要呵斥命令;要严格要求,不要溺爱纵容;要情理教育,不要打骂刺伤;要重视体验,不要空洞说教。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的一点过失便大发雷霆,动辄对孩子拳打脚踢,殊不知棍棒之下只会导致孩子要么性格暴躁,要么软弱怯懦,要么叛逆反抗,使其形成灰暗心理。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溺爱,听之任之,百依百顺,不加规矩,久而久之,便养成孩子的任性、娇气、霸道,心胸狭窄、嫉妒等缺陷性格。

三、注重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所以,家长对孩子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要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常带领他们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的大铁炉中锻炼、熏陶、成长,对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和集体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使其逐步养成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经得起风雨考验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性格,养成热爱集体、关心他人、遵纪守法的优秀品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