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红票子”事件----王芳影
(2023-11-05 03:02:33)一次“红票子”事件
第三大周开学,批阅班级学生的谈心本,有两个学生在谈心本中反映班级李某某同学带了很多“红票子”,言语之中很是羡慕。
我立刻意识到李某某可能“又”拿家里的钱了,在这方面他可算得上是个“惯犯”。之前发现他从家里拿钱,总是苦口婆心的劝说,和他讲做这种事的坏处,谁知还是屡教不改。
我找到李同学,劝说他先把钱交给我保存着,他果真给了我三张“红票子”,却不想第二天他还是在超市大手大脚的买东西,看来“红票子”还没有完全上交。由于数额巨大,我电话联系了他的妈妈,家长听说后很是气愤,来学校质问孩子到底拿了谁的多少钱,原来他是在开学前的夜里,趁奶奶睡着后翻找出500元,李同学的家长恼羞成怒,打了他一顿,然后把李同学留在门岗室扬长而去。
看到这一幕我心疼了一下,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失职——完全没有顾及一个孩子的自尊心,随意的把问题抛给家长,并继而也伤害了家长的自尊心,造成影响不好的恶劣事件。
任何一个“问题”孩子的内心都隐藏着“求救”的渴望,也隐藏着一个帮助。还记得在戴校长的带动下,我们学习了丑小鸭中学詹校长针对问题学生的做法,詹校长把“问题”孩子的教育分为四部曲:保护生命——化解情绪——规范行为——发展个性,以保护生命、发展生命为出发点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可我在实际工作中却没能落到实处,用这四部曲来反思检讨自己的行为:
1.保护生命,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最愿意呆的地方。对于李同学事件,我却联合家长双重批评打压他的过错,使他在光天化日之下毫无尊严的遭受父母的打骂。
2.化解情绪,让老师成为孩子们最依恋的人。对于这次李同学事件,我没有进行耐心说教,而是直接甩手给家长,从一定程度上李同学已经不再相信我是关心他的,疏远了师生关系。
3.规范行为,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双重打压下的李同学可能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而只是觉得家长老师都放弃了他,更不会发自内心去改正错误。
4.发展个性,这次红票子事件有没有可能发展的教育契机呢?比如:李同学把买的东西也给同学吃了,是不是一种乐于分享、慷慨大方!而我在这次事件中看到的只是学生的缺点,没有看到他的长处。
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好的教育吗?不是的。这样的结果是家长和老师希望看到的吗?更不是。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意识到, 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深深的铭刻在学生心中,可以给学生带来永留心中的温暖,也可以给学生带来深藏心底的伤痕。我们大可不必为了树立自身的无上权威,而不惜伤害学生的身心;放任自己的浮躁懒惰,以求得学生的顺从。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有着强烈自尊心的孩子。尽管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接下来的日子,我会联合李同学家长对该同学进行心理辅导和道理引导,我也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同学能逐渐认识到偷钱的行为是错误的。
希望我们都能知错就改,都能成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