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近两年中考卷看语文教学----张睿
(2023-10-04 17:54:27)由近两年中考卷看语文教学
最近两年中考,安徽的语文试题出来后,总是哀鸿一片、饿殍遍野,先是2022年的《登鹳雀楼》和《河中石兽》,再到2023年的《望天门山》,话题不断。
开学初为了让自己的语文教学有方向,从网上查阅了最近两年的语文中考卷,发现上学期自己的教学真的是徒劳心力,花费大量时间背、记、练、考的各种重点,到头来能考到的寥寥无几。
先看2022年满分150分的语文试题,在初中六册课本中有迹可循的题目,分值共计18分左右。我们认为可以考的反复训练的死知识点的主观题:古诗文默写10分,其中还有2分是小学二年级课本中的《登鹳雀楼》;名著导读考到作者和文中主要人物2分;古文对比阅读,4个字词注释2个课内2个课外,共计2分,另:一个课内句子翻译3分,问答题涉及到古文中心思想的3分。
再看2023年试题,在初中六册课本中有迹可循的题目,分值更是缩减到15分左右。古诗文默写10分,其中2分是小学三年级课本中的《望天门山》;名著导读仿写孙悟空的人物形象2分;古文对比阅读,4个字词注释3个课外只有1个课内,还是书本中没有的,也就是说这4个字词注释全部不在初中课本中,这一项为零分,另:一个课内句子翻译3分,问答题涉及到古文中心思想的2分。
这样一计算让我大吃一惊,三年里我们花费大量时光做的都是无用功,各种记忆训练真是事倍功半。
2022和2023连续两年,九年级的毕业生考小学二三年级的古诗词;2022年古文考《课标》据说要删掉的《河中石兽》,难道是出试题的专家故意刁难我们这些奋斗在一线的莘莘教师和莘莘学子吗?我找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探寻一番,发现《课标》中对于中考具体考什么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只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重视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培养。没有人说小学阶段学过的东西就不能考了;课外的古文都可以考,没有人说删掉的《河中石兽》就不能考。如果真得热爱中国诗词文化,《登鹳雀楼》《望天门山》这样的名家名篇应该是根植与学生血脉中的东西;如果真是具有了读懂古文的能力,课内课外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再看《课标》中关于7-9年级阅读的条例,共计15条,是所有项目中最多的。并且明确规定初中生要能制定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些都与《汇贤要典》中的海量悦读、主题阅读是不谋而合的。可能有人会说阅读没有直接背记成绩来得快,背得多了,中考总归可以多碰一两题。我想说:没有阅读的背记也许赢得了月考,不见得赢得了中考,即使赢得了中考,为了零点几分的优势输了未来也是得不偿失。
无需赘述和抱怨,新学期我的语文教学该怎么办?继续把阅读深入做好我想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不二法门,君不见每个酷爱读课外书的“纨绔子弟”,即使他每天读的都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刘慈欣的三体,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他的语文成绩也不会差,甚至是优于不爱阅读的优等生的。我觉得阅读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下限,并进而提升一个人的上限——一个不爱读书的学生,在学业上最终不会走得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