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且学且实践-----郭晓飞

(2023-07-03 09:26:12)

且学且实践

                       郭晓飞


不单单学生要学习,老师们更要学习。

1、在平时的听课中

平时在年级组中,经常去听年级组老师的课,每个老师在课堂中都有各自的特点,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老师都或多或少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刘文静老师的师徒捆绑PK过关,李颂老师的基础知识人人过关,孟艳老师对于知识点和课堂的精确把控,王胜辉老师对于知识点当堂反馈的严谨性等等还有许多其他老师的一些好的做法。这一切都是别人好的做法,于是我就去学习他们这些好的做法,但有的可以直接用,而有的因为科目或者学生学情的不同,不可以直接使用,就需要做出一些调整。比如说刘老师的师徒捆绑PK过关竞评,我可以学习方式,但是具体操作方法不能完全一样,刘老师的英语大部分过关是说和写,但是数学偏向与理解,师傅就需要选择性的对徒弟进行帮助或者说更侧重与师徒之间的互相交流,有时候并不仅仅是帮助,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摩擦也许对于数学更重要。

2、在博客以及教师发言中

每个月教师们发表的博客都是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这都是他们的实践成果,是他们的经验,这里面有更多的东西可以让我们去学习。比如开学工作、学期结束、复习备考、班级管理等等关于教学和管理中的一切一切都可以在老师们的博文中找到答案。还有在老师的发言中,许多老师也会就自己发言的文章中谈谈自己做法,也可以听到、学到很多,比如李鹏程老师在对变化奖励和竞评的过程中说到可以惩罚东西,下次达到目标,就可以拿到双倍奖励等等。同样的道理,有的可以直接套用,有的则因为学生年龄或者班级学情、也有可能老师本身的不同,就有了细微的差别。这也是为什么汇贤要典仅六十六点,老师们的文章却各有千秋的原因,同样的汇贤要典,每位老师对于它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殊途同归。

所以说,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也不是单纯的复制,而是像我们的《汇贤要典》一样,学习别人好的做法,进行实践、检验、思考、创新然后归纳整理之后变成适合我们自己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