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通往心灵的引路灯----郁纯灵
(2023-05-28 10:20:39)爱----通往心灵的引路灯
爱,是万物间最伟大的情感,母亲因为爱孩子而无悔付出,一粒种子因爱生命而破壳成长。而作为一名教师,也只有爱才能使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孩子是纯真的,同时,他们也是敏感的。对于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他们都能感受其中所含的情感。话语中,眼神里,动作上,是爱,是敷衍,他们都能感受得到。
一个学生是否会接受老师,并喜欢老师的教学方法,决定于学生对这位老师的爱的体会。作为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不同的家庭环境,孩子性格的形成会有很大的区别。再加上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孩子的心里是很脆弱的。
例如:刚带低年级时,班上有个叫张浩祥的学生因为没有按时交课堂作业(课堂作业七个生字,每个生字组词一个),在我看来这有什么难的呢?我批评了他,当时这批评对他来说似乎是突如其来的、不可接受的。自那以后,我能明显感受到他对我的课堂不敢兴趣,上课总是走神、发呆,做小动作,每个孩子不注意听课的表现在他身上都是能够看得到的,作业还是不能按时完成,我生气、发怒、找他谈话,可是都无济于事。
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错?我反思,是自己的处理方式有问题?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放慢自己的脚步,放低自己的姿态,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后来,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这个学生只不过是一个好动的孩子。
当时,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批评他。一、是伤到他的自尊了;二、是可能他自己也有点控制不住自己。一个几岁的孩子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我不用束缚他。因此,我努力地想办法弥补,使他不再反感我这位老师。
什么办法呢?只能是爱,我不再冲他发火,也不责备他,而是给他机会,并且在课堂上抓住契机让他成为班级的榜样放大他的闪光点鼓励他,了解他在学习上是否有困难。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我放下过去不在抓着他的“小辫子”一个7岁的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作为老师的我必须是由衷的关心他,这样,他才能感受得到我对他的关爱。
有人说,爱能创造一切。
是的,通过大半学期的努力,他不再肆意地不完成作业,上课也能认真听讲,每次见到我不再把本来欢笑的脸耷拉下来,每次见到我不那么胆怯。我想我成功了,我用我的爱心让这孩子认可了我,我提着爱这盏明灯,一步一步走进了他的内心。
孩子的内心不是都一样的,他们也许只是贪玩,也许是柔弱,也许又是强大到我们想不到的地步,只从表面,是看不清的,只有走进他们的内心,用爱去看、去了解、去体会,这样老师与学生才能温柔地相处。老师爱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
伟大诗人但丁说过:“爱是美德的种子。”老师提着这盏美德之灯走进学生的内心,用美德教会学生美德,岂不就更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