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做“心胸狭隘”之人----读《爱弥儿》539页有感----赵放明
(2023-04-29 10:35:20)莫做“心胸狭隘”之人
读《爱弥儿》539页有感
《爱弥儿》这本书在教育界的大名不再阐述,读《爱弥儿》第539页有感,文中原句摘抄如下,以便共享、共议。
卢梭曾经批判过:但心胸狭窄的人是老犯这种错误,做老师的人经常在那里假装一副师长的尊严样子。企图让学生把他看做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这个做法的效果适得其反。他们怎么不明白,正是因为他们想树立他们的微信,他们才反而摧毁了他们的威信,怎么不明白,要别人听他们所讲的话,他们就应当设身处地的为听话的人想一想,要打动别人的心,自己的行为就必须合乎人情。所有这些完人,既不能感动别人,也不能说服别人的。
我的想法如下:
一、先入为主的观念深入人心,若想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老师,韩先生说,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几千年的正统思想。但似乎从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出发,也有其正确的理论依据。我个人本身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1992年至2008年都是接受这种教育,应试教育的产物。我们学校的课,我最喜欢的是,老于的课,由于字数的关系,不做具体论述,但就是感觉舒服,能学到东西,学生的眼睛,也告诉我受益颇深。这才是语文课该有的样子。还有历史老师,苑老师的课,王老师的课,我说的是那种随时推门去听的课,没有一点点防备,没有一点点顾虑,专业又不枯燥,应试和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许久过后,好多知识依然重现,耐人寻味。这是历史课的功效,让人反思,而不是单纯的啥啥啥。就像卢梭文中所说,合乎人情,行云流水,说服了自己,也感动了学生。
二、学生学习。老戴经常说,习就是做,就是实践,所听,所见,所出、所感均是习,好的习惯,生活的,学习的,尤其各科的学习方式,一直以来我在有意识的去向“二流老师”靠拢,仿效、模仿、复制。当然。短时间来看,其效果不是太明显,但这就像练功的心法一样,待到作用时会外化于形,尤其内化于心的,尤其是师者本人。
以上是我的感悟,还望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