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学生的情绪教育——分享一个心理咨询简案-----王志荣
(2023-02-26 16:34:07)青春期学生的情绪教育——分享一个心理咨询简案
寒假的时候,一个家长找到我。她说孩子总是乱发脾气,乱摔她手机。我问了孩子的年龄,女孩正在读初一。
当时我时间非常紧张,还要忙着其他的事情,于是我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对他做了简单分析。她会在外人面前表现得非常好,那是她的人格面具。女孩应该受挫了,所以才会把她不好的一面(比如,愤怒)转嫁到她熟悉的人身上,而这个人是深爱着她的妈妈。因为知道妈妈深爱着她,不会对她造成伤害,她才会把她的情绪迁移给妈妈。
妈妈把我的分析给女孩讲了,女孩说是这样子的,她肯定了我的分析。她进入初中后,成绩下降,渐渐赶不上其他同学了,感受深沉的挫败感。于是我从情绪调节以及提高成绩两方面给了她建议。妈妈很感谢我。
过了一阵子,妈妈又来找到我。根据妈妈的叙述,女孩现在会骂奶奶。女孩说她自己很难控制住自己。经过深入询问,我发现孩子的家庭环境深刻地影响着她的行为。女孩的爷爷已经退休,爷爷是干部,爷爷嗓门大,在家很有权威。女孩的行为基本跟爷爷相似。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在两极之间摇摆。由于大脑杏仁核没有发育完善,孩子的情绪很难自控。这都是正常的。但是孩子辱骂奶奶,就属于道德问题了。我觉得我必须帮帮妈妈。
于是我跟妈妈建议,把你的女性化的饰品给孩子,要让爸爸给孩子,你以后就不要再戴了。妈妈说,爸爸是甩手掌柜,不管这个事情的。妈妈问我,是不是可以让舅舅来做这个事。我告诉他这是可以的,只要是男性就可以,当然越亲近越好。过了几天,我看到妈妈发的朋友圈,妈妈把她的首饰给了孩子。在之后,到目前为止,没有再出现问题。
妈妈我见过,她穿戴特别低龄化和女性化。而女儿,青春期的女孩会跟身边的女性竞争,以确立自己的女性化特性,以保持自我同一性。当女儿接到妈妈的首饰时,其实完成了一个仪式,这个仪式隐含着身边的男性对她的性别的认可,对她的社会属性的认可。
该案例比较成功,我还挺开心的。祝福所有的女孩男孩都可以顺利度过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