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孙志军
(2023-02-14 18:02:18)
润物细无声
昨天中午,我陪高复的学生用餐时,突然有人从身后捂住了我的双眼,我猜了几个名字都没猜对,只好表示认输。转过脸时,看到了一副开心灿烂的笑脸,原来是小学五年级的一位小男生。我一年前刚到汇贤中学工作时,有一群小学生经常围着我转,好奇地问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争着讲他们自己的事情,偶尔也会寻求我的一些小帮助。而其中就有这位小男生。
果然,这位小男生又跟我开心地聊起来。聊到最后,他说的一件小事立刻引起了我的重视。他说,寒假时,他去舅舅家做客,他的舅妈让他去楼顶帮忙拿个东西下来,而在他拿东西时,好奇心驱使他站在楼顶向楼下看了看,而此时,他有一个强烈的幻觉,好像有人在他耳边催促他:跳下去!跳下去!他害怕极了,所幸的是他还记得要给舅妈送东西,因而转身下楼了。这让我立刻想到了心理学上讲的“高地反应”。当有人站在高处,明明不想跳,最后却直接跳下去的原因则是“高地效应”,这主要是因为,当人站在高处时,心中会生起恐惧,本想把自己推开,但大脑会认为有什么东西正在推你,错误的理解这种安全信号,导致人的认知失调,产生了想向下跳的幻觉,有人则控制住了自己,但有的人直接就跳了下去。
鉴于小男生反应的这个生活场景的安全隐患,我立即对其解释了这种现象,让他明白,这种幻觉产生的条件和严重后果,并且要注意作如下防范:第一,以后不去这种高处,既使避免不了去高处,也不要刻意去向下看了。第二,这种现象主要是恐高造成的,所以以后要在大人的陪同下,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多加锻炼,就是俗称的“练胆”,比如旅游爬山,山区生长的孩子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平原地带成长的孩子发生这种现象的概率会大很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两点启示:第一,多学习了解有关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发现问题的敏感度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第二,多在生活中与孩子接触,用心倾听,用爱呵护,既增加师生情感,又增加发现问题的机会。于无声处育心灵,所谓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