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里“葵花宝典”----傅琼
(2022-10-27 09:52:03)
语文课堂里“葵花宝典”
当第一次在语文课堂上说起我有“葵花宝典”时,学生们哄堂大笑。他们捧着肚子笑着说,“老师,你怎么会武功呢?” 我淡定地说,“我的葵花宝典,只练语文招式,而且深得我真传的同学,在语文考试中屡试不爽”。接着,我又问,“语文考试中你们最担心哪个板块的题目?”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回答“阅读理解。” “巧了!宝典里第一章讲的就是阅读理解,因为想练此功,就要直面最棘手的问题。同学们,想不想跟着师傅,练就宝典?”同学们异口同声,“要!”眼看气氛到了!这节课,开始了我的表演。
第一要领
任何文章都是从事出发,最终回到情感的中心。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就要深入了解文字背后的的情感。人之常情,说的就是,当你阅读文章后,就要确定文章主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歌颂父母之爱,手足之情、同学友谊、师生之情……而这些情感都要从人之常情出发。在掌握了文章的情感之后,在接下设置的问题中,你就会能深入到理解题目的核心上。朱自清的《背影》中,表述的就是一对即将分别的父与子,朴实的父亲翻越栏杆的瞬间,被儿子捕捉了下来。这个文章的人之常情就是,作为儿子的朱自清,要表达的是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作为父亲,看到即将远行的儿子,我要竭尽所能,倾我所有的为儿子做一些事情,也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的疼爱。而这些情感的考题是文章必定考查的,只要掌握了这个情感方向,你的答案就不会偏离。
第二要领
说到身临其境,这就从两方面去练。场景和环境。
第一方面:场景。说的就是把你当做文章里的角色去感受文章里的场景,去亲临每一个场景中、故事里。去深入体会文章具体故事的情感。阅读《背影》时,把你当成那个儿子,当你看到父亲蹒跚的背影,想到刚刚破落的家庭,潸然泪下的同时,是不是多了一份对父亲心酸。
第二方面:环境。身临其境,要去深入文章的环境里,既有自然环境,也有社会环境。身临其境的自然环境,去感受,在那个深秋的寒风里,除了有环境的清冷,也要感受内心的凄凉。在那个和煦的春风里,鸟语花香的和声里,感受那份内心的喜悦。自然环境,是因人而异的风景,也是因情而异的心境。除了自然环境外,社会环境的感受也不可少。杨绛的《老王》里,同学们就很难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愧怍”?很难理解杨绛先生对老王是怎样的情感?这就需要对社会环境的身临体验。一个知识分子,在纷乱斗争的时代里,没有人敢接触,但是善良贫苦的老王,不担心连累,不在乎金钱,甚至于在生命的最后,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给了杨绛,但却被杨绛先生给了钱后认为“等价交换”了。把你当作杨绛先生,当你幡然醒悟时,这个人已离开人世,而且离开前,还被自己不屑地打发了,试问,你会怎么想?你有没有体会到“愧怍”里,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深深的自责。这就是身临其境。去慢慢走进文章里,从读者变成作者,从旁观者成为角色,你才能真正的把握文章的情感。
第三要领
阅读问题里经常出现需要我们去赏析的句子。问题就是要准确的找到句子“对象”是谁?一旦“对象”找对了,答案就不会偏离中心。紧接着,我们就要把我们的“对象”,放在角度里分析,要知道,任何的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对象的特征。如《背影》中最感人的就是望父买橘的片段,而这个买橘的过程最经典的就是父亲翻越栏杆时的一系列的动作。首先做的就是:找到动作的“对象”是父亲,这些动词就是表现了父亲动作的缓慢,“人之常情”的是父亲深深的爱子之心,“身临其境”的你看到的是儿子对父亲的深深感激,深深怀念之情。
铃声响起,这节课的葵花宝典教学,让学生瞬间燃起对阅读题的兴趣,也深知语文考试,也是有方法、技巧的,不再有畏惧心理。语文的课堂博大精深,却也妙趣横生,让学生有章可循,让语文变得不再深不可测。下一节葵花宝典会是什么要领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