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一次寻春之旅----王芳影

情境教学——一次寻春之旅
记得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时,我班学了叶圣陶老先生的《荷花》一课。在学这篇课文时,同学们不仅被荷花的形状和姿态所吸引,仿佛还陶醉在阵阵的清香里。作者虽然对语言的运用纯熟自然,但是对于我们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字词还是停留在概念上的理解,例如“花骨朵”、“两三瓣”、“全展”、“绽开笑脸”、“翩翩起舞”等词语。在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时我把荷花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且他们都能顺利指出不同形状的花朵,但总觉得这是生硬的学习,没有领略这种美所带来的震撼。
学习卢梭先生的《爱弥儿》我们知道12岁之前的孩子尚处在认知阶段,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不能教他们听不懂的内容。特别是卢梭先生的教育思想——自然教育,孩子只有在大自然中他才是快乐的,学习才是高效的、深刻的。(我们三年级孩子的年龄刚好处在这个认知水平阶段。)值此当下正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我的心里顿时有了想法。
召开小组长会议,我们制定并开展了一次校园寻春之旅的活动。
1.本次活动的目标: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用五感法领略花朵的美。
2.活动过程:以六人为一组,观察同一种花朵,每人都要写出自己的发现并记录在本。
3.观察结束后讨论各自的发现。
4.整理并写出一篇作文。
其中在第一次活动中同学们遇到了几个问题:为什么同一棵树上的花朵开放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花骨朵的颜色为什么比开放后的花朵深?有问题找学生,让他们进行讨论,别说在他们七嘴八舌中还真的把疑惑解决了。孙扬说:“有的花朵被叶子挡住了太阳没有照到它所以开放的晚。”张一博说:“我觉得是它太懒了,没有吸收好能量所以开的晚。”李蕊熙说:“花瓣聚拢一起还没长大所以颜色偏深。”孩子们在笑声中畅谈他们的所见所闻,我也为孩子们独特而又合情合理的想法深深折服。
微风拂过,桃花,油菜花,玉兰在树枝上频频点头,好像在向孩子们问好。此刻已分不清是笑脸还是花朵,一样的灿烂,一样的美好。
寻春之旅结束后他们都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书写成章,可想而知写得非常成功,我也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次寻春之旅让孩子们懂得了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我也觉得只要我们师生同心、行而不辍,就一定能战胜学习路上的各种困难,必定迎来光明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