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减肥心理杂谈 |
分类: 女性研究 |
女性喜欢吃零食,男性喜欢抽烟,吃零食与抽烟本质上是一样的,不是因为生理的需要,而是因为心理的需要,当男性有压力时,烟抽得更厉害;女性有压力时,零食也会吃得更多。吃零食和抽烟用心理分析理论解释,就是婴儿期口欲没有满足,成人后遇到困难人格就会退缩到口欲期,口欲期的婴儿除了吃奶,什么能力都没有。
多吃零食不仅会肥胖,而且零食中有很多垃圾食品对健康非常有害,所以零食确实需要戒。
减肥是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是减肥绝不能盲目,首先你到底肥不肥?不肥就不要盲目减肥,现在很多年轻的女孩并不肥,确忙着减肥,这是心理焦虑的表现。
其次为谁减肥,为别人还是为自己?社会上针对女性的减肥宣传非常多,商品社会往往把女性商品化,女性成为被凝视被消费的对象,女性的形体美就显得格外重要,女性被商业文化所规训,并把这种文化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过分注重自己的外形,女性因此而常常成为减肥整容的受害者,女性在被物化过程中失去自我而变得焦虑。
很多人因为肥胖而不接纳自己,并把一切不顺都归咎于肥胖,这是比肥胖更具有伤害性的。相对而言“我”倒是一个自然可爱的女孩,她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更在乎自己的快乐,她活得更自在、更真实,更自我,而今她也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变得犹豫起来。
其三确实需要减肥的,一定要科学减肥,一下子减去20多斤,容易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问题。减肥其实是一件永久性的行为,需要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惯,建立新的习惯,这个过程必须是你能够接受的,甚至是愉快的,你才可能长期坚持。减肥如果是一件痛苦的事,就难以坚持,所有的“反弹”都是过分勉强自己的结果;意志特别坚强地减肥,容易走极端,成为“厌食症”,已经有不少女性死于厌食症,所以减肥不能操之过急。
“我”吃零食的习惯主要是一种情景性依赖,开始是看电视吃零食,慢慢地坐在电视机前心理就对零食产生了依赖。如果改变情景,依赖也会随之改变。“我”可以把看电视改为看书,或看电视时兼做手工,打毛衣之类的,或者干脆刷牙上床看电视。总之要把吃零食搞得不方便,心理依赖就会慢慢消失,当然这个过程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意志力去控制。不管怎么样,做一个快乐的自我是最重要的。
本文发表于《家庭医生》2006.1下半月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