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标签:
合道而行老子道德经刘先银博客太初有道 |
分类: 老子道德经 |
不争 在 《老子》 中共出现 8 次, 分布在 7 章之中, 其中第八章出现 2 次。
老子道德经
原文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註繹刘先银整理编绎
韬光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注释】①以其不自生:指天地的生存不为自己。自生则不与物争,不自生则物归。②后其身而身先:遇到利益,先人后己,正因为如此而成就和成全了自己,这说明了不争之德的好处。③邪:同“耶”。
【译文】
1.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它不自贪自益其生,因此能长生。
2.所以圣人,因为谦让反而获得拥戴,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
3.难道不是这种无私的精神?因而成全了他的理想。
【题解】老子在此文中,阐明谦退反进的弯转之理,借天地的无私造化之功来比喻圣人在社会中先公后能私的道理。圣人者,完美有大作为之人也。担大任者,必公而后私,造就社会和人类,才能成就自己;反者,必天人共愤,此至理也。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3】【22】【66】【68】【73】【81】夫唯不爭,故无尤。
【注释】①上善:不是一般的善。②恶:讨厌、不喜欢。人恶卑下,《论语•子张》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儒家力争上游,老子与之相反。③几:接近。④地:天高地下,至下谓之地。⑤渊:沉静的深水,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⑥汛:河水汛期即至,叫做信水。正:读为政。⑧尤:过失,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