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南麓(一)宝相寺遗存旭华之阁

标签:
宝相寺旭华之阁宝谛寺松堂乾隆御笔休闲 |
去香山南麓的北法海寺好几次,从防火道向下看,能看到一座宏伟的黄色琉璃瓦建筑。
问了问当地人,说是叫:无梁殿,在部队大院了,不让进。
回家上网查了查资料:
这座无梁殿的名字叫:旭华之阁,听着很美。是宝相寺的遗存。
宝谛寺西为宝相寺。乾隆二十六年,适逢乾隆皇帝之母七十寿辰,举国同庆。皇太后笃信佛教,就在这一年春天,乾隆皇帝陪同皇太后到五台山礼佛。山下有殊相寺,传为文殊菩萨现身说法之所。寺内的文殊像“妙相端严,光耀香界”,深得帝后的喜爱。当时,乾隆便默记在心中,待回到行营,即“摹为小图”。返京后,乾隆皇帝又将其“廓成大图”,并系以赞,命人刻成石碑。为珍藏此碑,翌年下令在宝谛寺以西“营造兰若,视碑摹而像设之”,工程极为浩大,从乾隆二十六年兴建,至三十二年(1767)告成,命名为宝相寺。寺内主体建筑是旭华之阁,内塑文殊像,“金色庄严,惟具惟肖”,其工艺并不低于五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法海寺附近各刹,多已毁灭无存。今之实胜寺仅存碑亭,焚香寺幸存来远斋(俗称松堂),宝相寺的旭华之阁至今屹立原址。在南河滩至红旗村之间,路西半山腰有座金碧辉煌的建筑,当地俗称无梁殿,这便是旭华之阁,现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正拍小狮子呢,来了一个人看了看说:都破成那样了有什么可拍的。摇摇头,走了。
穿过平房,远远的就看见旭华之阁的屋顶了,
绕过去屋子,旭华之阁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走到近前一看,很残破。
旭华之阁是宝相寺的主要建筑,为无梁殿结构,其檐下嵌有石刻横额,上书“旭华之阁”,为乾隆皇帝御笔。殿内立有二块石碑,左面镌刻文殊菩萨的画像及乾隆三十二年的御笔题诗;右面是乾隆二十七年立的御制宝相寺碑。殿内正中供奉文殊菩萨塑像。旭华之阁后原建有香林室、园庙、方庙、牌坊等诸多建筑,现均已不存,只有旭华之阁保存尚好并经重修。
摘自朱自清的松堂游记
后山有座无梁殿,红墙,各色琉璃砖瓦,屋脊上三个瓶子,太阳里古艳照人。殿在半山,岿然独立,有俯视八极气象。天坛的无梁殿太小,南京灵谷寺的太黯淡,又都在平地上。
屋脊上的3个瓶子
中间的瓶子兼具避雷针功用
乾隆御笔,旭华之阁,满汉藏蒙四种文字书写
飞檐,斗拱很精美
石券门,石窗精美异常,可惜就剩这一扇比较完整了。
旁边的改为新时代的窗户了,美感全无。下面的条石也被砸开。
大门紧锁,不能进去。
乾隆御制碑残骸
这块是施工工地里刚挖出来的
散落的石构件
俯瞰旭华之阁
先写到这,下回上周围的宝谛寺牌楼,松堂和致和延寿洞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