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卡卡正式读经第37周(12.6-12.12)。
读经内容:①《易经》第二轮:第23-26卦;②《孟子·公孙丑章句》:第三部分;③《琵琶行》。
我们每天的读经时间,集中在早晨6:40-7:20左右。
在坚持了37周的现阶段,读经已经顺其自然地成为每天必做的功课之一。区别只是读的效果好一点,还是差一点——卡卡有时候会因为鼻炎带着眼睛不舒服,而效果差点儿。好点坏点我也不是太介意,读了就好。
因为每周六更换读经内容,这两天早晨时间相对宽松,所以,每个周六或者周日,我们会对未来一周所读内容,做大致的了解。
近期的理解侧重点在《孟子》——《易经》还照样读不懂,《琵琶行》相对简单,只要大致了解即可。
在本周所读的《孟子》中,我们根据卡卡目前的理解能力,又着重理解这样几个环节:
一、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胜于孔子也。
①吸引卡卡关注这段话,麒麟与走兽的关系,凤凰与飞鸟的关系,……,当我把这几句话提出来,并加重了几个关键词,卡卡马上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这类事物中的之一。
②介绍一个词:出类拔萃:出自于某一类,而又远远地高于它的同类。
③有意地把出类拔萃与卡卡自身联结。比如,某一个孩子,出自于这一群孩子之中,各个方面,又远远高于其他同学。
于是,卡卡听明白了,她说:“那我算不上出类拔萃的。我数学口算速度太慢,语文生字写得不好,英语听音也不太行。”我说,你们目前还看不出来。因为你们虽然都是刚入一年级,但是有的孩子在学前班学得很多,你几乎没学过,自然就比他们慢。
她问,那什么时候才看得出来?
我说大约要到小学四五年级,就能看得出来小学阶段出类拔萃的孩子了。但是,小学阶段出类拔萃,也并不能说明什么,还要看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
于是,她又自信满满了:那我可以争取啊,我想争取成为出类拔萃的学生。
二、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①首先跟卡卡一起看了“;”,关注到分号为界,前面是:以力假仁者霸;后面是:以德行仁者王。并给她稍微解释了一下:以力假仁者霸,就是倚仗武力强大取胜却假借仁义旗号进行征伐的人,可以称霸于诸侯。这种称霸,一定要有很强盛的国力。
我刚讲到这里,卡卡就接茬说:就像岳飞,岳飞武功很厉害,这就是以力取胜。
我说岳飞以力取胜不错,不过,她并没有假借仁义旗号征伐。因为凭借武力而使别人屈服的,别人并不能从内心整整降服。
于是,卡卡马上就明白了,她说:“比如岳飞二放何元庆。本来第一次抓住何元庆,就是以武力赢了。但是何元庆心里不服,说他的两个锤子不服,岳飞就把他放了,又再一次抓住他,他还是不服,又给他放了。何元庆就真心服了岳飞。”
②介绍了成语:心悦诚服。发自内心地高兴,真心服气,真心愿意服从。卡卡马上说,就像她对佛。
三、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令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①给卡卡浅显地讲解了一下:能以“仁”行事的人,就会获得荣耀,不能以“仁”做事的人,就会遭受耻辱。如果不愿意遭受耻辱,却又做不仁不义的事,这就好比讨厌潮湿却又住在低洼之地一样。
卡卡因为之前读过《论语》,对“仁”的概念虽然不是很清晰,但是有所了解。
②跟卡卡讨论一个话题:自己做不好,是否能去管理、帮助别人。
卡卡说她认为可以。
我说如果你自己做不好,你去管别人,别人就会不服气。
她说,那我可以帮助别人啊。
我给她举了个例子:上课的时候,你管不住自己,要找同桌或者前后桌说话。这时候,你不但帮不了别人,反而会干扰同学也听不好课。
她说,那我后面的两个同学,王找刘说话,刘没理,这算是仁吗?我说,王找刘聊天,刘没理他,自己照常听课,这首先是刘自己管住自己了。这时候,王同学可能看到刘没理自己,想想算了,不说了,继续听课吧,这样,刘同学就达到了“仁”的效果。
四、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①卡卡把这句跟《弟子规》中的“命自我作,福自我求”联结。
②卡卡虽然做不到,但是她明白一句话:拥有的东西越多,祸就会越多,福就会越少。要想福更多一些,拥有的东西就不要太多。所以,一定不可以贪心。
————————————————————————————————————————
另外记录一个小片段:
卡爸带卡卡去武馆之前,卡爸先出门,在门口抽烟,等着卡卡。
卡卡坐在门口穿鞋。
卡卡提醒卡爸说:你小心,烟不要碰了电线。——楼道里很多废弃的线。
卡爸说,这线是没有用的。
卡卡说:嗯,是没有用,等你给它点着了,它就有用了!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