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倡导:借助绘本提高阅读能力(一)

(2012-12-21 00:36:33)
标签:

卡卡四岁十个月

课本

实际上

能力培养

亲子阅读

分类: 妈妈和卡卡-读万卷书

倡导:借助绘本提高阅读能力(一)

文/图   落雪兰


前晚与新浪亲子阅读组的小宝和子桐妈聊起了绘本课。各个绘本馆、幼儿园的绘本课,大多是听故事、做手工。甚至,原本应该做侧重点的绘本阅读,往往成了手工活动的引子。比如,读一本宫西达也的《我是霸王龙》,故事讲完了,教孩子们做个恐龙折纸,或者画个霸王龙等,不免有本末倒置的遗憾。

包括目前各个家庭都非常重视的亲子阅读,其实,也大多等同于读故事。但是我们知道,阅读,不等于听故事。
那为什么我们能把阅读做成照着书读故事呢?
其原因大约有如下几种:
1、很多亲子阅读推广的途径来传播:亲子阅读很简单,只要识字的父母,都可以做,照着字读就可以。
2、家长的水平决定的:阅读不等于识字,而我们的家长们,大多是学生时代语文课上那点儿阅读底子,很难给孩子以专业的阅读能力引导。
3、指读。照着字读,有利于孩子识字,这个毫无疑问,这也是很多家长进行早期阅读的目标。
4、家长一个普遍的观念误区:快乐地阅读,就是“不用脑子的轻松阅读”。目前,大部分家长,一方面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孩子报这个班,报那个班,一方面纠结,孩子的学习压力与负担过重,所以,他们生怕亲子阅读中,再因为让孩子动脑子,而让孩子有一丁点的不快乐。这样,就导致了一种很普遍的结果:轻浅的阅读,造成孩子学习能力低下,使孩子们的阅读,流于感官上的“快感”,而不是能够品味深度阅读的“快乐”。

就目前这种照着字读:
这样做的优势:确实有利于亲子阅读的普及,给予大部分家庭的父母以亲子阅读的信心和支持——读,总比不读要好。——要普及的最关键一点,就是简单易行。

这样做的弊端:

①目前,亲子阅读,大多数家庭的首选读物都是绘本。众所周知,每个绘本,至少有三个故事:A、由文字叙述的故事;B、由图画来呈现的故事;C、由图、文结合讲述的故事。这样的特殊性,如果只是通过妈妈口述文字去传达,往往会使整个故事听起来凌乱、不完整。——没错,孩子可以在听读故事的同时,看书上的图。但是,没有经过专门学习的家长,往往照着字读,读完字就翻页,根本不给孩子留足够的时间来看图。

②一本书,可能适合0-6岁的孩子使用,但是一种读书方法,不可能适用于一个孩子从0岁长大到6岁。
其实,每一本绘本,在亲子阅读的前提下,因为成人的参与,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孩子的个性,选取不同的角度,来构建讲读内容。
比如,一本绘本,2岁以内小宝宝学认知,2-5学阅读,6岁的用作前书写启蒙,8岁的用于学习写作文,但是这对家长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相当宽泛的视野,以及相当高专业知识。
所以,就形成了目前这样一种局面:家长们都在到处找书单:三岁孩子的书单,四岁孩子的书单,五岁孩子的书单……给孩子选书,其实,重要的应该是“书”,选经典的好书,但是,家长的侧重点在于考虑孩子的年龄——看似没什么不同与不对,实际上,家长是根据年龄特点和别的孩子的阅读经验,来为自己家孩子选书,而忽略了“书”本身。

③早期阅读的目标,应该是借助早期阅读,让孩子学会“阅读”这个工具。
假如,我们从来没有学过会计专业,现在,给我们一套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用书,试问,有多少个家长敢接招?
我想,大部分家长都在晃脑袋:不行,不行,没学过。
想当初,我们在校的学习,学的都是我们没学过的知识,当初行,为什么现在不行?
——当初,有书,有老师,所以,行!
——现在,有书,没老师,所以,不行。
一比较就知道了,身为父母的我们,再来谈学习,依靠的还是老师,而不是书。
症结就在于:我们当初,跟着老师学了很多知识,但是,并没有学会“阅读”这个能力。
我们甚至不具备买个什么股票能短期见钱的眼光,那么,我们凭什么相信自己,能预测未来二十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孩子需要学习什么知识?——所以,我们现在才会跟无头苍蝇一样,希望孩子学绘画、学弹琴、学跳舞、学游泳、学下棋、学……累死孩子,未必能有一样是将来用得上的。
其实,学得再多,不如让孩子学习一种能力——将来借助书本来学习各种知识的能力,也就是:阅读。

④一本绘本的内容,之所以适合各个年龄段孩子,甚至成人也读得津津有味,并有收获,是由于每个年龄段的读者,从书中获取的养分不同,但是,这一方面由我们的年龄来决定,更重要的是由每本书都有不同的层次决定的。比如:故事情节、辨识细节、读出主题、取得结论、批判性思考等。但是,很遗憾的是,由于家长们并不专业的引导,我们的孩子,往往只能停留在第一个或者第二个层次的提取上,有的,貌似可以得出个“中心思想”,往往还是不正确,或者不全面的。大部分都只是追求故事情节了,也就是前边所说的“快感”,根本没有机会去体味深层阅读的“快乐”。

这样“读故事”层面的阅读,如果从孩子0岁做到6岁,可想而知,白白浪费六年的早期阅读,暂且不说,可怕的是这样轻浅阅读的概念,足以影响孩子一生对于“阅读”的理解。

经过六年早期阅读的“阅读”能力培养和学习——实际上,学习阅读的有效时间大约是5-6岁这两年,孩子已经能拿起“阅读”这个工具来学习小学低年级的知识了。并且因为深层阅读,已经为这个孩子的阅读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深层阅读基础上的讨论与交流,又有效地扩展了这个孩子的思维深度与广度。

相比之下,听6年故事的孩子,虽然故事没少听,但是,因为轻松地听两遍之后,就轻松地遗忘了。确实养成了每天听“读故事”的习惯,但是,离打造阅读能力,还相去甚远。而且,孩子习惯了这样不需要动脑筋就能听懂的故事,与情节的感官刺激,上学之后,可能比从来没接触过书本,没听过任何故事的孩子,更排斥相对枯燥乏味的课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