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隆的梦想
(2010-01-28 06:31:34)
标签:
杂谈 |
忍受了两个半小时电影院里的闷热,终于看完了《阿凡达》。
是印度教湿婆神的化身也好,是站在纳威人的立场痛斥地球人的行径也好,是《与狼共舞》的超现实版还是《幽灵公主》的美国版也好,还是展示CG技术的完美也好,我觉得这一切都不算重要,最重要的是詹姆斯·卡梅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从十二岁时开始写自己的科幻小说,14岁时连看了十余遍《2001.太空遨游》到当看到《星球大战》后终于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为一生从事电影而放弃了给别人开大卡车的工作,卡梅隆最终超越了他的前人,再一次证明了人的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14年前就已经写好了《阿凡达》的剧本,耗资2亿美元进行捕捉虚拟合成扣像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用4年时间终于拍摄完成了电影,电影的总成本达到了近5亿美元。十几年的时光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也许是一个孩童时期的梦想,卡梅隆将所有的金钱、精力投入到了这部电影里,人们往往会说梦想其实很遥远,很难企及,但是我想在卡梅隆看来其实只要你真的有心去靠近它,去实现它,那样哪怕再遥远的距离也终究会被拉近。
有了梦想,才可以把它们从梦想变成希望,从希望变成了需要,从需要变成了拥有。如果一个人的梦想停止了脚步,如果他贪恋安逸舒适,那么他就停止了梦想,他就停止了成长。梦想是一种值得珍惜的品质。梦想被激发出来后,需要心灵的力量去保护,需要持之以恒的行为去支撑,所以会有痛苦和焦虑,会有矛盾和挣扎。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放弃了梦想,或者把梦想演变成一种精神鸦片,变成白日梦,成日沉溺于幻想而不赋予行动……这样的人生,都是有缺憾的人生。一个失去梦想的人,是最值得同情的“穷人”,他毫无斗志,觉得生活百无聊赖,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而更多的人的人生悲剧不在于没有实现目标。而是在于没有任何可现实的目标。
梦想是人生“永远脱不掉的红舞鞋”。因为有梦,才会去挑战极限,包括不可能的任务,不断把自己抛向绝境与极限,又在绝境中逢生,在极限里超越,享受那稍纵即逝的巅峰体验。梦想会让人痛苦,追求得越坚苦卓绝,时间越长久,目标越高远,却终究不能实现,会使人郁郁而终。但有梦而痛苦的人生,也比那种麻木不仁的生活好上百倍。创造过,追求过,受过磨难,流过血泪,付出了代价,也收获了极限的快乐或者痛苦。因为对梦想的追求与受难,人生由此变得丰盈。
卡梅隆有梦想,他又找到了同样有梦想的制作人乔恩·兰道和曾创作《我心永恒》的音乐大师James
Horner,当然,他还组建了与他一样有着各自梦想的团队,比如Adobe的制作团队,每个人都在思考着利用自己的能力如何实现梦想并且超越它,最终他们完成了这部梦幻之作。
西方的教育使梦想如同一种信仰,是希望每个人都要有梦想,它可以成就出华盛顿、马丁.路德.金,成就出卢卡斯、斯皮尔伯格、卡梅隆,而我们呢?LV亦或是PSP?我想这样的梦想和还停留在小作坊式的圈钱运作状态下拍出《三枪》的张艺谋导演假借低层次的主流名义去骗取票房没什么两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