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画种
(2010-01-27 03:41:25)
标签:
杂谈 |
大凡一种画种的产生,都需要以下要素:新的艺术形式;独特的技术表现性;功能的实用性;众多的受众群。大的如国画、版画、油画、雕塑不消说,小的如连环画、水彩、年画等莫不是经过数代人千锤百炼而得,非数年或经月乃成,这是大家的常识。
但是新时期总会有奇迹发生,几乎于瞬间就诞生了一个新画种,我暂且将它命名为高考试题画。
中国明、清科举考试诞生了一种文体,叫做“八股文”的,近三十年来美术高考也诞生了一种画种,大可与之媲美,沿用八股的名称也可称之“制艺”或“时画”,作为美术高考考试的专用画种,于头像、静物等有限的几个主题内,无数少年学子穷思如何诸如怎样破题、承题、八股、落下……,如何起、承、转、合;于考试的规范格式下和标准试卷中,只能亦步亦趋,不敢逾闲半步。
美术学院旁大小数百高考美术班近万余人在内研习一套试题,无论智愚;其中各等教师良莠不齐,竞相研讨考试对策,互创一点通之类的无上法门。从技术之中别开生面,橡皮、擦笔的实用技巧,三笔一个水果,五笔一个鼻头,于模式中再造模式。只求形式,了无内容,架床叠屋,时画之劣下者一至如斯!
出版机构也推波助澜,为逐利益,争相出版各类高考模式范例 ,将其原仅限一班或一地之流毒散布全国,凭空造出天下无人不识君的局面,又诞生出无数子子孙孙一般模样,其范围之广、流弊之深,令人发指。
少年考生思维本就狭隘,但尚能保存先天元气,敏锐直观,但一经高考调试,便荒弃性灵,唯攻试卷,渐乃忘为经义,惟以形式为高下,使其天然本色尽失,与艺术大道截然相悖。我十数年参加美术高考评卷工作,每每看到试卷上千人一面,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时,常扼腕叹息,又无可奈何。
归根结底,这一切莫不是现有的国家美术高考的考试制度造成。
应当承认,选拔人才,考试制度虽然有着诸多不足,但它是人类发现的最不坏的选拔人才制度。但美术类高考还应思考艺术职能与特点,于考生的艺术思维和创造力入手,切莫流于形式,创建僵化模式为上。形式多样,互为选择,方为正道。否则得话,即使能够产生这样一个新画种也并不遭人待见。
前一篇:“猎人海力布的故事”
后一篇:卡梅隆的梦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