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氓鬼与绅士鬼

(2010-01-30 05:04:12)
标签:

杂谈

红颜女友Ariel说“心喜周作人。有古意,也儒雅。”我倒觉得知堂文字古意的没有,散漫清淡,自然而然倒是真的,人经历了许多世故,又有一大把年纪,才能写出他这样的好文字。
关于周作人的附逆,与挪威的汉姆生、美国的庞德有些相似,但这两位洋人都有先期纳粹思想的铺垫,所以并不突然。而对于周作人来说,从苦雨书斋一跌而入政治深渊,反差之大,实在令我们有些难以接受,还好今天在我们看来,为人与为文还是可以分开来看的,更何况周作人并非全无是处。
知堂的文字我个人觉得最好的还属于他的晚期创作,尤其是1949年后上海《亦报》连载的随笔。《亦报随笔》可能是他本人并未看重的,因为在《知堂回想录》中未曾一句提及,但其时的周作人,要以此换饭吃,或正因为如此,没有“讲台气”,纯是“家常面孔”,达到了周作人平生极力追求的境界。
首先是短,周作人作文都不长,大多千字上下,而《亦报随笔》尤其地短,七百五十六篇有七百篇在六百字以内,最短的不过二百余字。周本人对“短”很有心得,他说“文章要短而且也要由衷,最不经意的通信既是好例。或者可以说由衷之言与短是相关的。话说得长了,有些免不了是陪衬,虽然在修辞法上是必要的,但部分的总是软弱些,那地方就是弱点了。”短,就意味着“陪衬”少,弱点也少。再说摘抄,周作人原来行文喜欢引录,这点和他哥哥有些类似,不过他掉书袋的毛病更甚些,这一点并不全是劣势,章锡深就说他“随手引证,左右逢源,但见解意境都是他自己的”,其实周作人的引证,都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中意文字。但虽是如此,引文不同于正文,会常令文气有所中断,又引文到底是人家说,不是自家说话,难免令人不耐烦。1950年后,周氏的两万册藏书被充公,令他想引书也苦于查找,例外的使他在《亦报随笔》的文字中落得个疏落清爽之极。引文虽少了,但丝毫不影响他的博识之美。
周作人的博学在当时学者文人里是极突出的,《亦报随笔》的话题一如其旧的宽泛,也可以为他的杂学之博作一个明证。从《小人书》到《谈康熙字典》;从《夜读的境界》到《腌鱼腊肉》;从《五美图》到《竹枝词》;从《诗里的市声》到《北大的史迹》;从《天下第一的豆腐》到《西汉第一石刻》,真是无所不能谈,信手拈来,信口而谈,信笔见才情学识。如开博客亦是一把好手,点击率会很高。
我最早读周作人的散文,大约是二十多年前,好像是《知堂书话》和《知堂序跋》吧,当时印象中觉得散文的周作人只有一副嘴脸,即所谓冲淡平和,这真是委屈了他。待到完整的读他的散文,至少还可以清理出一张浮躁凌厉的嘴脸。其根源所在,就是他心中的两个鬼,一个是流氓鬼,一个是绅士鬼。正经文章评论时事,反专制礼教,这属于流氓鬼的成绩;闲适小品,“聊以消遣,这便是绅士鬼出头的时候了”。他自己说:“以为闲适的文章更好,希望我多作,未免认错门面,有如云南火腿店带卖普洱茶,他便要求他专开茶栈,虽然原出好意,无奈栈房里没有这许多货色,摆设不起来.....以店而论,我这店是两个鬼开的,而其股份与生意的分配究竟绅士鬼还只居其小部分。”这种坦白,在我们旁人看来是不以为然的,从文章的数量和总的质地上比较,还是后者重一些,周作人散文还是更闲适更绅士。
不过话说回来,周作人还是有几分流氓鬼的精神的,《谈虎集》里有一篇《论女裤》,原题是《女裤心理之研究》,他抨击教育联合会规定女生制服“袖必齐腕,裙必及胫”的荒唐议案时这样说:“因为诸公从地下‘仰’着头向上‘望’”的缘故,是“老牌的野蛮思想”,很有些刻薄的力量,颇具流氓气象,能用“恶笑”发出攻击。郁达夫分析周鲁二人幽默的不同时,说鲁爷是“辛辣干脆,全近讽刺”,周则“湛然和蔼,出诸反语”,反语又“和蔼”,可见书生气太足,绵软不堪。所以流氓鬼文章在周散文里及格的不多,相反绅士鬼小品里不时迸出的流氓鬼句子,倒是醒目可观。比如“题跋与序,正如尺牍之于书,盖显有上下床之别矣”;比如他三解“王顾左右”,一是“老王看看左派,又看看右派,把他们大谈而特谈”,二是“老王顾虑左派。又顾虑右派,就去谈别的不相干的事”,三才是旧解和正解。这种嬉皮笑脸的流氓方式,我以为好。清淡平和固然是一种上乘境界,但皆是如此,也未免寡淡无味。
明清推崇”性灵“的文人喜欢使用一个概念,即“本色”。似乎有本色,文章即好,无本色,文章便不好,实在不通,因为本色也有高低,周作人倒有一句名言“本色可以拿得出去,必须本来的质地形色站得住。”周的文章可以站的住,便因为质地好。质地何来,先天带来,后天修来。
我最后读周作人的书是《知堂回想录》,算算已是两年前的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