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归有光】吴国荣赏析浮香斋主谜作一则
(2023-11-02 08:46:54)
标签:
灯谜文化 |
分类: 异香扑鼻==谜作赏析 |
谜海拾贝 廉石压舟
吴国荣
陆绩(187-219年)字公纪,三国时期吴县人。曾任郁林郡(广西玉林)太守,陆绩在任上筑郡城,修水利,挖水井,防疫治病,改善当地百姓生产、生活条件,勤政清廉,深得当地百姓称尊敬。公元219年任期届满,卸任回乡时,除几箱书籍和一卷铺盖外,别无他物。艄公说:“你一家四口,所带东西不如一介寒士,船装得太轻,遇到狂风大浪,容易翻船,得想办法增加一些重量。”于是,陆绩买了一担笋干、两大瓮咸菜放到船舱,但船仍太轻,而陆绩身上的银子所剩无几,难以再购物压舱,不得已请人搬一块大石头压在船上,这才能平安渡海返回苏州。不久他与世长辞,但那块大石头被老百姓保存下来,明朝弘治九年(1496)监察御使樊祉来到苏州视察,觉得这块石头很有教育意义,便下令移置城中监察院,建亭子保护起来,并亲自题名“廉石”以为纪念,“廉石压舟”传为佳话。周恩来总理在听到“廉石”的故事后,曾对当地政府指示要妥善保存好。
也许你猜到了谜底是“陆游、归有光”。陆游为南宋爱国诗人,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家,很多人都读过他的代表作《项脊轩志》。为什么谜底是“陆游、归有光”呢?原来谜底“陆游、归有光”经谜语顿读法读作“陆、游归、有光”“陆”代指陆绩,“游归”指其羁游乘舟归乡,“有光”即有光彩,呼应“美名扬”。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中折射出的“廉石”能稳住陆绩的归舟,以史为鉴,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今天,我们当代党员干部是否也能做到以“廉石”来压归舟呢?我想,当下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廉石”精神,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不迷失方向,实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
注:此文发表于福建省纪委监察厅网站,收录于《浮香斋谜艺》(2016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吴国荣系福建省柘荣县纪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