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产品设计者的思维模式

(2011-01-07 22:14:16)
标签:

产品经理

思维模式

处理

工作习惯

表面现象

it

互联网

分类: 产品与产品人

    在面试产品设计师时,总喜欢问这样的问题:您设计出这么优秀的产品,需求来自于哪里?答案往往是,来自上面,领导让做我就做了。这里的潜台词是,我毕竟只是一个执行者,我不是公司的老板,我的工作就是把产品做出来而已,没必要操那么多的心。

    其实,职场中的任何人(包括CEO)都有自己的领导,也都要接受所谓上面来的“指示”,其实这并不妨碍我们养成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的思维模式,一种自动自发的工作习惯。我们在接受上面“指示”的同时,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再去卖力的执行。比如,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产品?为什么这件事情如此重要?为什么这个会成功而那个失败?这个产品真的适合我们吗?等等。主动的发问,系统性的思考,结构化的处理,是一个优秀产品人应该具备的思维模式。

    1.主动的发问,看上去很容易,真正做到很困难。任何有效创新的背后,都是被无数个为什么检验过的,这可以帮助我们把问题想的更通、更透。

    2.结构性地处理,就是强调要关注问题或产品的整体性,上高楼而目千里,不要只顾局部,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只有看到了问题的全部及相互间的关系,我们再能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做到轻重缓急,游刃有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处理运营上线中的产品时,当出了问题,很多人就束手无策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其实问题出现时往往是现象很多而纷纭复杂,也很容易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理由无数,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讲不清,理不明,结果自然就可能是:胡乱使劲,不得要领。我们在业务多、逻辑复杂、时间急、资源紧的时候,就更要注重从技术与构件、产品与业务、人力资源等整体策略上来分析和解决策略,明确哪些技术或控件是需要总结、优化和复用的;哪些内容或处理过程是最关键的,哪些可以随意定义;哪些业务或产品可一并开发、哪些要重新开发、哪些却可以简化或省略。

    3.系统地思考,要求在研究、处理、解决问题过程中应注重问题的相关性以及在动态中的辩证能力。计划没有变化快,技术永远在不断地创新,因此,确定好的事情在某段时间常会受到冲击,常常会被赶时间的“救火”而打断,但 “救火”行为本身就缺乏对问题追根寻源的分析和策略,只可能就事论事地解决了手头表面的问题,其结果大多数是:表面症状有可能暂时消失,但往往好景不长,旧病又会复发,至于复发的部位,有时是在原处,有时则在生产流程的其它部分,通常在原“病发点”的下游。这种为应付所做的改进或升级行为,值得我们去辩证地分析。 

    主动发问、系统思考、结构处理在实际运用中并没有先后顺序,我们也无法明确的作出区分。

    当你具备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和执行能力,你会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把一个事物或一个产品看的如此通透,处理的如此得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