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邦银行风险贷款理财 |
分类: 安邦观点 |
也就在不久前,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并表管理与监管指引(修订征求意见稿)》,拟对2008年颁布的《银行并表监管指引(试行)》进行全面修订。据悉,征求意见截止时间是9月27日,正式《指引》颁布后,银行将有4个月的过渡期,其监管重点之一就放在了商业银行的通道业务上。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自身开办以及银行集团内其他附属机构参与的各类跨业通道业务纳入并表监管,并且将特别关注银行集团内各附属机构借助通道业务进行的融资活动,关注由此引发的各类风险以及产生的监管套利、风险隐匿和风险转移等行为,避免风险传染。
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尤其是银监会半年会会议强调商业银行风险要从重点防控转向全面防控,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即便在定向放水政策要求下,贷款落地情况也颇为尴尬。如此货币政策传导不力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惜贷。而如此政策,更是在强化操作风险管理的心理压力下被强化。此次银监会要求加强负债质量管理,并以并表管理为基础,无疑戳到了商业银行风险的核心。
尽管银监会披露的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只有1.08%,但很少有分析人士相信这个数据反映了银行资产质量问题的真实大小。实际上,这个官方不良贷款率目前处于2011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而银行高管自己也表示,他们预期不良贷款率还会继续攀升。出于政治压力或商业银行自身利益的考虑,商业银行被指通过贷款滚转隐藏不良贷款。监管层要求商业银行对定向宽松的小微和三农企业进行循环贷款,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致使拥有4.5亿零售客户本应是中国大银行中遭受冲击最为严重的中国农业银行,其不良贷款率仍然只有微不足道的1.24%。
然而,监管部门也颇为明白,改善负债质量管理才能引导上市银行每股市值回归净资产以上的唯一方法。而在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不断发展的当下,银、信、保、证合作越来越多,银行除了提供存贷业务,也能通过旗下其他牌照公司提供结构化融资。而此前,银行理财产品大量施行通道业务,很大一部分动力就在于资产出表。因此,只有将相关业务纳入并表,有助于银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原来游离在表外的风险,防止风险的累积和蔓延。
不过,在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看来,单靠并表管理压力督促商业银行提高负债质量管理并非治本之策,尽管对改善包括风险控制在内的公司治理,以及对抑制表外高风险的非标业务意义重大。正是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非标资产的大爆发。有数据显示,调整后净利润增速排名靠前的银行依次为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和浦发银行,这四家银行的调整净利润增速都超过了25%,而第五名则仅有15%,有5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居然落到了个位数,去年同期则均在10%以上。进一步的数据显示,前四家银行非标业务增速迅速,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的非标资产同比分别增长了251%和326%,表内非标占资产的比重都超过了11%,而该数据,浦发银行为14%,平安银行为16%。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商业周期的转换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以不良贷款双升为特点的商业银行风险上升已是必然之势。加强负债质量管理固然重要但已非治本之策,将信贷转向资产证券化、将银行理财产品转为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让理财产品上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市交易,以及银行商业模式转变和瘦身,将风险向社会化转移分担才是化解商业银行周期性风险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