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抑制地方债扩张须实施三级行政体制

(2013-11-18 10:51:22)
标签:

安邦

地方债

企业

政府

市场

财经

分类: 安邦观点
地方债问题日益成为尾大不掉之势,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债务更几乎是个黑洞,安邦(ANBOUND)先前曾经披露乡镇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甚至启动向民间集资,市场传闻类似现象的普遍存在正是计划于10月底公布的五级政府债务至今尚未披露的原因。尽管官方披露截至2013年6月底各地方政府下辖的融资平台累计欠银行债务达9.7万亿人民币,但市场估计全口径的地方债高达20万亿-25万亿元。

地方债已经对中国金融改革产生影响。CAPITAL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MARK WILLIAMS评论称,地方政府债务使得银行改革和利率自由化更加困难,如果中国在解决好这个问题之前进行利率自由化,将增加系统风险。也许正是基于对地方债等诸如此类原因的担心,10月份资本市场资产配置日渐显露短期化的倾向,不仅股债出现双杀,国债收益率也处于2008年以来最高位。14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4.47%,而本周拥有国债级别的240亿元国开债发行被迫削减至仅约1/4。

刚刚披露的三中全会文件显示对解决地方债并无良策。传说中的三级行政体制并没有出现,只是提出了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如此提法,间接反映了中央对五级行政体制改成三级行政体制的担心,那就是担心改革力度太大可能影响干部队伍的稳定,从而拟采取渐进做法。

然而,正是如此体制导致财政供养人员难以下降,机构越改越臃肿。综合各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中国财政供养系数(即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比重)至少在1/25以上,实际供养人数在5300万以上,更有6000-7000万人的说法。

传统中国,自秦汉时起,从皇帝、郡守、县令到乡三老、亭长、里魁形成了一整套的统治体系。所谓皇权不下县,系国家在地方行政系统中尽可能少用“朝廷命官”,但却大量地使用胥吏和衙役去承担基层繁杂的行政事务,因而历代王朝末期的非正式官员人数总是比初期大得多,通常会膨胀数倍甚至数十倍。县以下大量的胥吏、衙役和乡官系统只能“找米下锅”,成为一支攫取国家权力营私舞弊的“灰帮化集团”。尤其是宋代以后,如此“官冗于上,吏肆于下”反而造成了基层政权的退化,最终导致中央对地方基层社会控制的弱化、蜕化、甚至异化。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黄宗羲从分析赋税制度入手提出了著名的“黄宗羲定律”,即“田土无等第之害,所税非所出之害,积重难返之害”。如此行政体制之弊,不仅起不到稳固基层政权的作用,反而恶化了官民矛盾,并恶化了国家财政收支。

当下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支撑财政的早已经不是农业税收。三中全会赋予农地更多的财产权,无疑为乡村建设注入了更多财力,政府正好可以从基层撤离,让社会和市场组织更好地发育起来,以基层自治的方式自行解决社会问题。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从中国南北多地乡村考察中也已经发现,国内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农村发展的基层范式,这种模式依靠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能人,结合基层党支部(前提是党风要正),再加上上级部门的支持,可以有效地限制住传统“吏肆于下”现象的泛滥,把乡村治理成本纳入企业消化。

此外,安邦(ANBOUND)先前曾有分析指出,部分乡镇基层政府面对繁重的征税任务宁可放弃财政权自我弱化,并热切欢迎三级财政体制落地。而面对省管县等政策的冲击,一些地级市政府为强化权利纷纷倾向于把下属县(市)改为区,但县(市)级政府更渴望成为省直管县(市)而抵制县(市)改区,今年5月湖州长兴改区之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地方债尾大不掉,业已影响中国金融改革,并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债的扩张,关键还在于实行三级行政(财政)体制,而目前乡村经济社会治理的发展实践和县级政府的倾向,已经为五级行政体制过渡到三级行政体制准备好了模式和条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