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城镇化农民粮食房地产安邦财经 |
分类: 安邦观点 |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一切与新型城镇化有关的政策信号,才值得我们格外关注。
最近,媒体报道了李克强总理听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城镇化研究报告并参与座谈的消息,其中透露出了若干政策信号。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媒体报道特别指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组织上百位专家,历时1年多的时间,就城镇化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批成果,希望和国务院领导进行交流。也就是说,“两院”为此做了巨大的投入,做了长期的认真研究,因此特别要求与国务院领导进行交流,很显然如果新型城镇化政策如果系统化并且方向明确的话,也就没有了座谈的必要了,这是该座谈会的基本背景。
其次,从座谈的成果来看。工程院的报告指出,现在“80后”和“90后”新生代农民工普遍不愿再回乡务农,他们迫切希望成为真正的城里人,城镇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个倒不用多说,因为尽人皆知。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总理的回答,一个是同时强调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再一个是“要放在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把握”。“既要清醒认识这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又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个中意味,既是要搞新型城镇化,但又不要大搞的意思很明显。
第三,叶大年院士提出了我国自然形成了呈网格规律分布的200多个地级市,依托这些节点推动“就近城镇化”大有可为。而李克强总理回应说,实现人口就近就业,都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就近城镇化”的提法,符合近年一些城市学者的思路,包括安邦(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在内的一批城市研究学者,都对若干大城市所追求的超大规模提出过明确的批评。
第四,当朱高峰院士提出要处理好城镇化和产业、就业的关系,李克强接过话头说,兴城首先要兴业,有产业支撑才能有就业,特别是要发挥好服务业这一最大就业容纳器的作用。但对如何做到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新四化”的发展,李克强总理仅指出,这是“我们需要解决好的一大课题”。
第五,除了城市病之外,刘彦随研究员提出来一个“乡村病”的提法,主要是对土地流失、农村空心化等问题。李克强的回应则主要强调,新型城镇化的根本前提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这样才能使城镇化成果真正惠及农民,这根弦一定要绷紧。
第六,针对城镇化中的各种问题,院士们提了不少意见,认为存在质量不高、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尤其是城镇化率虚高,1亿多农民工进城后享受不到同等公共服务,只能算是“半城镇化”。李克强对此指出,对于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要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处、乐业之地,这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最后,李克强总理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提法值得各界高度重视,因为系统工程众所周知是一个牵扯面很大,复杂度很高的大框架。过去很多机构也发表了若干有关新型城镇化的方案或是计划,看来这些方案和计划似乎都还不算靠谱,宣传的调子虽然很高,但却都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从新型城镇化的进展来看,方案可能在今后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了,更重要的是项目推动的方向。新型城镇化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城市试验空间。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问题还有不少,方向和大格局还未确定。看来今后更多的依旧是由地方政府唱主角,总结经验,摸索前进。从目前形势来看,这个、那个的所谓“样本”和典型经验都是靠不住的,成功的、能够得到历史肯定的城镇化样本,尚未出现。(A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