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争取“新三板”落地是北京金融工作的头等大事

(2011-11-18 09:59:20)
标签:

新三板

扩容

金融

交易所

落户

北京

中关村

挂牌企业

安邦咨询

财经

分类: 安邦观点
  “新三板”市场特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被形象地称为“新三板”。前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的2011年八大工作重点中,扩大中关村试点范围、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即业内惯称的“新三板扩容”,被作为年内证监会主导工作之首。
  目前“新三板”还只是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落地,截至2011年3月,新三板共有挂牌公司81家,涵盖了软件、生物制药、新材料、文化传媒等新兴行业;挂牌公司数量还在不断的增长中。新三板一旦扩容,将覆盖武汉、上海、西安等地的全国近百个国家级高科技园区以及工业园区,一个大规模发展的局面将值得期待。面对这样的前景,关注“新三板”、抢占与“新三板”有关的各种资源,自然就成为相关金融机构的工作重点。
  人们在年初的时候还曾经预期“新三板”扩容将会成为今年的一项金融创新,但目前来看恐怕这项业务的推进要延迟到明年才进行。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券商正厉兵秣马,为未来“新三板”的扩容抓紧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因为大家都很清楚,“新三板”一旦扩容,实际上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的短板——场外交易将得到快速的发展,这不但将会改变股市的面貌,自然地也将为券商带来更多的业务发展机会,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一般来说,“新三板”扩容将为券商带来几方面的机会:一是增加了新业务,扩容以后几十个高科技园区都有了“新三板”,很快就会有几百个乃至上千个企业挂牌,这种超常发展将直接提升券商的相关业务规模,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利润增长点。二是“新三板”的交易组织模式不同于现在的主板和创业板,要求实行做市商制度,这在我国还是一项全新业务,它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券商在发现企业价值、维护股价以及保证其交易活跃度方面的作用。三是“新三板”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存在转板机制,即今后只要符合到创业板以及中小板上市的条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就可以转到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
  由于“新三板”扩容的前景,新三板交易所落地何处极为敏感。为此,国内多个地方一直在激烈竞争这一交易市场的落户。安邦咨询的研究团队今年曾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强烈建议北京市要争取全国性的新三板落地,这将对北京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金融地位产生重大影响。
  从全国重要城市来看,北京和上海是最有希望的候选者,北京相比之下有很多的优势。北京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中央银行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等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均在北京,各种来自高层的信息非常迅捷而充分;巨型的国有银行和国有保险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的总部一般都设在北京,一些结算性的金融服务机构(如中国证券登记结算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也设在北京。上海头戴“国际金融中心”这一国家战略的桂冠,近年在集聚金融资源方面已有长足进步,不仅吸引了多家外资商业银行在上海落户,而且正在吸引国内银行和大型央企在上海设立第二总部,这对北京的金融资源是个巨大损失。
  新三板业务生于京、长于京,北京为它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这个过程中也积累了宝贵的实际运营经验。如果新三板被上海拿走,对北京将是巨大的损失!目前主板市场分别扎根于深、沪两地,而中小板和创业板则被深圳独家代理,出于国家金融体系整体发展和平衡推进的角度,新三板也应选址于深沪之外,那么北京必然是其中的首选。
  在我们看来,北京应该从全金融业大局来争取“新三板”交易市场的落户,并且谨慎考虑新三板交易所的具体选址。我们认为,新三板交易市场应该立足于北京最好的金融业聚集区,最佳选择应该是金融街地区。据称,中关村园区也有意争取交易所落地。但在我们看来,新三板交易市场与被交易的科技企业完全是两回事,中关村科技园区和企业是新三板的服务对象,但交易所则是个专业的金融交易场所,以此来看,金融企业扎堆、金融人才聚集、为外资金融机构知晓的金融街地区,显然比以孵化科技企业见长的中关村更为理想。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新三板扩容”是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是一件大事,对于急于稳守金融业实地的北京来说更是头等大事!北京市应该举全市之力敲定新三板交易所落户北京,并选择最佳的金融业环境来承接新三板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