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方发债财税体制变革地方政府自行发行分税制安邦财经 |
分类: 安邦观点 |
传闻多时的地方政府自行发行地方债券的试点终于启动。8月30日,浙江省财政厅确认,该省正在为发行地方债试点做准备。浙江省财政厅已根据财政部要求,将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分配下达各市县,各市县在分配的债券额度内上报了项目。债券资金安排使用方案待财政部核准、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再按规定程序发行。
开闸地方债自主发行试点具有标志性意义:一是突破了1995年《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发债的约束;二是意味着地方政府自行承担乃至消化债务的时代已经来临。
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实际上是历史的必然。在分税制“分灶吃饭”的体制环境下,由于资源禀赋、经济条件和执政能力的差异,各地政府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过程中,出现收支不平衡是必然的。在各地政府官员的GDP政绩导向之下,努力大搞建设,在税费、银行贷款、土地财政之外,地方发债成为必然。
2009年财政部开始代理各地方政府发债,连续三年每年均安排了2000亿地方债的代发业务。在这一机制下,债券到期后,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然后地方政府再向财政偿还相关款项。但该机制不仅无法满足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而且也不能限制地方债务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的野蛮生长。据国家审计署数据,截至去年年底,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达人民币10.7万亿元,相当于去年中国GDP的27%。
当然,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前提还在于,地方政府首先要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主体,一个被有效监督的主体,但在目前地方一把手的权力缺乏约束的情况下,官员偏向短期政绩而无限制负债的冲动难以有效遏制。
这样,浙江的试点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据浙江省财政厅负责人介绍,浙江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总体思路为:规模控制,风险预警。首先,通过制定规模控制制度,由中央政府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核定控制省级政府性债务的总规模,每年根据上报的下年度政府债券的额度,实行中央审批制或者备案制,由省级政府自行发行债券,并将政府债券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下一步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政府性债务实施风险预警。浙江的设计是,建立以债务率(债务余额占综合财力比重)、新增债务率(新增债务余额占综合财力比重)、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占综合财力比重)等为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体系。
在我们看来,债务状况比较好是中央选择浙江省来试点的重要原因。据国家审计署数据显示,至2010年末,浙江省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为43.20%(全国平均水平是52.25%),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债务率为47.66%(全国平均水平是70.45%),远低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公认的100%的警戒线。
在我们看来,地方政府自主发行地方债试点一开闸,各地发行地方债是迟早的事。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还会带动地方政府一系列的变革。在政权建设方面,一会推动当地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即当地社会这个“铁打的营盘”如何来约束“流水”的“父母官”;二会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行政问责机制。在资产管理方面,会加快地方政府盘活政府资产。如出售公有资产和地方国企上市,以及对地方政府的资产进行证券化。在财税管理方面,会推进地方实行更全面的预算管理,完善税收体制调整,还会促进分税制的改革。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地方政府自行发行地方债是一个必然。浙江的试点迟早会扩展到全国。而地方债可持续发行所要求的风险管控机制还将倒逼地方政府进行多种变革,并进而推动中国财税体制变革。
开闸地方债自主发行试点具有标志性意义:一是突破了1995年《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发债的约束;二是意味着地方政府自行承担乃至消化债务的时代已经来临。
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实际上是历史的必然。在分税制“分灶吃饭”的体制环境下,由于资源禀赋、经济条件和执政能力的差异,各地政府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过程中,出现收支不平衡是必然的。在各地政府官员的GDP政绩导向之下,努力大搞建设,在税费、银行贷款、土地财政之外,地方发债成为必然。
2009年财政部开始代理各地方政府发债,连续三年每年均安排了2000亿地方债的代发业务。在这一机制下,债券到期后,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然后地方政府再向财政偿还相关款项。但该机制不仅无法满足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而且也不能限制地方债务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的野蛮生长。据国家审计署数据,截至去年年底,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达人民币10.7万亿元,相当于去年中国GDP的27%。
当然,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前提还在于,地方政府首先要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主体,一个被有效监督的主体,但在目前地方一把手的权力缺乏约束的情况下,官员偏向短期政绩而无限制负债的冲动难以有效遏制。
这样,浙江的试点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据浙江省财政厅负责人介绍,浙江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总体思路为:规模控制,风险预警。首先,通过制定规模控制制度,由中央政府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核定控制省级政府性债务的总规模,每年根据上报的下年度政府债券的额度,实行中央审批制或者备案制,由省级政府自行发行债券,并将政府债券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下一步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政府性债务实施风险预警。浙江的设计是,建立以债务率(债务余额占综合财力比重)、新增债务率(新增债务余额占综合财力比重)、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占综合财力比重)等为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体系。
在我们看来,债务状况比较好是中央选择浙江省来试点的重要原因。据国家审计署数据显示,至2010年末,浙江省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为43.20%(全国平均水平是52.25%),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债务率为47.66%(全国平均水平是70.45%),远低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公认的100%的警戒线。
在我们看来,地方政府自主发行地方债试点一开闸,各地发行地方债是迟早的事。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还会带动地方政府一系列的变革。在政权建设方面,一会推动当地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即当地社会这个“铁打的营盘”如何来约束“流水”的“父母官”;二会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行政问责机制。在资产管理方面,会加快地方政府盘活政府资产。如出售公有资产和地方国企上市,以及对地方政府的资产进行证券化。在财税管理方面,会推进地方实行更全面的预算管理,完善税收体制调整,还会促进分税制的改革。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地方政府自行发行地方债是一个必然。浙江的试点迟早会扩展到全国。而地方债可持续发行所要求的风险管控机制还将倒逼地方政府进行多种变革,并进而推动中国财税体制变革。
前一篇:推动人民币进入非洲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