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义务教育死角设立免费寄宿制亚孤儿和特困生学校
(2011-07-18 12:41:42)
标签:
杂谈 |
杜绝义务教育死角设立免费寄宿制
亚孤儿和特困生学校
舒 乙
在山东省济宁市和河南省民权县进行考察调研后,发现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由于亚孤儿和特困生的存在,义务教育实际上普遍存在着死角,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设法加以解决,求得社会的常治久安。
亚孤儿和特困生的范围
孤儿的定义是比较明确的,即儿童的父母双亡,又没有其它直系亲属。这样的孤儿政府是有责任抚养的,一般由民政部门的孤儿院负责收养,到该上学时要送到学校去受义务教育。
亚孤儿一般是指父母双方已有一方死亡由单亲抚养,而此单亲又组织了新家庭,将儿童遗弃不顾,交由孤寡老人或其它亲属代养。
特困生的范围比较广泛,有的是属于无业单亲家庭,仅靠捡垃圾为生,有的属于家长有病,穷困潦倒,有的是双胞胎或三胞胎,家长无力抚养,有的经济上虽并不困难,但父母双双出国打工或长期外出,家中长期无人看管,有的家住偏远山区,学校距家较远,徒步往返五、六里,甚至十里,每日四次,苦不堪言,等等。
这些亚孤儿和特困生,情况虽各不相同,区别很大,但有两个特点却是共同的,一是此种学生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不管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在农村,或是在偏远山区,总有一小部分儿童是属于此类,这是一个客观存在;其次,就是此类儿童的受教育情况很不乐观,是被边缘化的一个社会特殊阶层,一方面普遍面临辍学、逃学的局面,另一方面,即使上学,也是成绩最差的学生,基本上属于将被淘汰的劣等生,其基原因就是穷困,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保障,而且,一般的低保等国家民政政策和社会保政策也落实不到他们身上。
根据山东省济宁地区的调查,此地区共有850万人口,孤儿总数为1600人,约占总人口的万分之二,此外,根据慈善协会和民间普查的数据,该地区还有600人,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七。
济宁地区在山东省是一个中等发达的地区,位居中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以此数据为依据,做一个全国性的大略的估算,全国约有亚孤儿和特困生10万人。这个估算,当然不够精确和科学,但大致可以知道确有总量不低于的这么一部分儿童存在,他们的教育状况不容忽视。
对亚孤儿和特困生的教育死角的忧虑
亚孤儿和特困生不良教育状况的存在实际是社会的一大隐患,这些儿童的未来是令人担忧的,他们的出路可能相当暗淡,极有可能落在社会的最低层,不光是对他们个人的命运有制约,弄不好他们沦为社会的最不安定的因素,对社会的谐和和稳定构成威胁。
所以,要极救这些儿童,改善他们的教育环境,填补教育死角,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为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着眼,应该专门为这些儿童设置一类专门的学校。
泗水、肥城两个慈善学校的启示
山东肥城 泗水在2005年和2008年先后出现了两座慈善学校,前者叫“肥城京欣慈善学校”,后者叫“泗水九巨龙慈善学校”,都是私人投资的寄宿制十一年制,分别收教了二百名和三百四十六名学生,其中有一百七十四人是亚孤儿和特困生。学校对这一百七十四人是全免学费、免伙食费、免住宿费、免服装费。肥城的学校建筑面积
平方米,投资830万元,学校有暖气,有电脑,有操场,有食堂,有老师的宿舍,学校老师都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其中大本生占30%,老师月薪2300元,高于同类公办学校老师待遇15%。所谓十一年学制就是九年义务教育之外再加两年职业教育。这两座学校的建立基本上解决了目前农村教育中的三大难题,即无老师、无资金、无出路问题,对因教育不包分配而面临的“读书无用论”新回潮是个十分强劲的反驳和抗衡,在社会上受到广泛的好评和热烈的欢迎。
这两座慈善学校的出资人是济宁民营企业家徐夫京、张鑫夫妇和济宁九巨龙实业公司的全体职工,他们出资成立了九巨龙教育基金会,除去全部基建去投资之外,每个学生每年7千元到一万二千元的教育费用也由他们全额负担。这两座慈善学校的共同特点是实行寄宿制,学生由小学一年级起就住校,吃喝拉撒睡上学二十四小时全在学校,完全脱离穷困的家庭生活环境,而且无须每日往返于上学途中,身心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鍜鍊,学生学习成绩逐年稳步上升。两校均成为该地区的优等学校。
由这两座慈善学校的创立可以得到很好的启示:
一.
二.
关于在全国各地区设立收教孤儿和特困生
免费寄宿制学校的建议
一.
二.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