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在大学最后一次班会课上,平时埋头苦读,不善言辞的我语出惊人:“无论我被分配到哪儿,哪怕最偏僻的农村学校,我都要发奋工作,做一个最优秀的教师!”对当时的情景,毕业留言册上有同学给我这么评价:“一鸣惊人”。
那年的七月充满激情,也是我命运多舛的开始,由于市教委人事科的特别运作,本该分配到初中任教的我被跨系统分配到嘉兴市供销合作社干部学校。尽管同学们都羡慕我,但这不是我的意愿,我的意愿还是想到中小学去大干一番。不过,服从组织分配是我们那时最简单最朴素的想法。
1992年的夏天又是不平常的,嘉兴市供销干校要被转让给嘉兴市中国人民银行了,老师们何去何从到了十字路口。因为干校的老师大部分是学经济的,我的好几个同事都去了嘉兴会计学校,也就是现在的嘉兴学院,包括我的顶头上司教务科长和副科长。他们劝我跟他们一起过去,我没有答应。干校的行政科长则带了学校会计和出纳等留下来去了中国人民银行,当时行政科长也曾劝我跟他一起去人民银行,我也没有点头。会计学校我不去,人民银行是多少人做梦都想进去的地方我也不去,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是大傻瓜。与现在比,从经济上讲,还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那么,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呢?我是想寻找机会锻炼锻炼自己。我从小身体极其瘦弱,皮包骨头,颧骨突出,就像黑白照片上的美国总统林肯,很不讨人喜欢,慢慢变得沉默寡言,木讷孤僻,不善交际,敏感自卑。我深知,做教师口才第一。大科学家陈景润早年不是因为不善言辞而被迫退下北京四中的讲台的吗?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干一番事业,必须改变自己,彻底改变自己,等我脱胎换骨了再去学校奋斗也不迟。要改变自己,当时有机会可以到汹涌澎湃的经济浪潮中去搏击一番。这样我被市供销社安排进了下属的工业品公司,硬着头皮跑业务,谈生意。我当然不会做生意,不但没挣到钱,还倒贴了先前省吃俭用下来的积蓄。但是,走南闯北,我的性格得到大大的改善,变得自信多了,说话流利了,完整了。在干校,我曾经看过《演讲与口才》等很多口才方面的杂志与书籍, 没有效果,经过实际锻炼,我的口才终于有了长足进步。
可是,我当初的想法太天真了。在公司摸爬滚打几年后再想进学校已经不可能了。教育局领导说,如果我当初不去公司,从供销干校直接调进教育系统倒是可以的。我欲哭无泪。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我当初为什么?
借用朱自清名作《背影》中的一句过渡句“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那时新居民子女学校方兴未艾,原嘉兴三中校长、吉水中学校长、南湖区退休教师协会会长姚烟涛老先生在古稀之年请缨创办嘉兴第一所国有民办的新居民子女学校——南湖创业学校。老先生很惜才,把我招致他的麾下,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教书育人的人生大道,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