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福气,是需要争取的。
我小时候读书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是需要争取,需要付出代价的事。那时农村很穷,我家里尤其穷,每当开学要交书费学费的时候,父亲就愁眉不展,想方设法去借钱,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师专都是一路借来的。如此,我如果再不用功就猪狗不如了。我很笨,但我成绩在班级在全校甚至在整个公社都名列前茅,高中是重点高中,所以成绩不突出,但到了师专又成了学霸。
读书的权利我是怎么向面朝黑土背朝天的父亲争取的呢?那时谁家孩子读书读到初中毕业已经是谢天谢地了,一方面是因为孩子成绩大多不如意,还有就是家长希望孩子早干活早挣钱。那个时候乡镇企业已经兴起,公社在我们村建了一个砖瓦厂,与我同龄的小伙伴大多在这个砖瓦厂上班,虽然干活又脏又累,但可以挣到不少的钱。因为砖瓦厂还有不少女工,还可以找对象,
娶媳妇。我因为读书成绩好,老师对我父亲说我是块读书的料,我父亲觉得不读可惜了,但真要让父亲借钱让我读书还是需要用干活挣钱来争取。
最小的时候是割草喂羊喂兔子,剪了羊毛、兔毛换钱交学费。那个时候还摘桑椹卖钱,挖地鳖虫卖钱,剥桑条皮卖钱等等。
大一点就开始在生产队干农活挣公分,尤其“双抢”(抢收抢种)干得死去活来。我记得1979年有一天我正在队里的油菜地里除杂草,从附近电线杆上的广播里听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的故事。
再大一点是和父亲一起挑稻柴和挑泥卖。我们大队西北角靠着大河有嘉兴民丰造纸厂的稻草堆场,像连绵的小山一样高,我挑着沉甸甸的稻草踩着晃悠悠的陡陡的跳板一脚一脚爬上去。卖稻草相对钱是比较多的,比买稻草挣钱来的更多更快的是卖泥,卖自家自留地的泥。砖瓦厂制砖需要泥,父亲带着我把我家自留地的泥翻起来用畚箕挑到停在河里的水泥船上,然后把船摇到砖瓦厂的河埠头,再把泥一担担挑上去,每挑一担拿一个竹签,挑完后结账拿钱。挑稻草上山,挑泥上岸,绝对是苦力活,一担至少有上百斤,挑得我脊椎都弯了,这样的苦力活不可避免影响了我的发育。但是
,挣了钱可以交学费,挣了钱心里对父母的愧疚感才可以减轻一些——谁让我读书不挣钱呢!
谁说读书苦,和干重体力活相比,读书是神仙般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