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红萍
张红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56
  • 关注人气:2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启超说徐志摩发了恋爱狂

(2009-04-27 13:00:22)
标签:

恋爱

生命中

重要事情

杂谈

    梁启超说徐志摩发了恋爱狂

              张红萍

        1926103日,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海画肪斋举行结婚典论,梁启超作为证婚人出席,“在礼堂演说一篇训词,大的教训一番,新人及满堂宾客无一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所未闻之婚礼矣”。第二天他将自己的这篇训词稿子寄给远在美国的梁思成和林徽因看。他在信中说:青年为感情冲动,不能节制,任意决破礼防的罗网,其实乃是自投苦恼的罗网,真是可痛,真是可怜!徐志摩这个人其实聪明,我爱他不过,此次看着他陷于灭顶,还想救他出来,我也有一番苦心。老朋友们对于他这番举动无不深恶痛绝,我想他若从此见摈于社会,固然自作自受,无可怨恨,但觉得这个人太可惜了,或者竟弄到自杀。我又看着他找得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他将来苦痛更无限,所以想对于那个人当头一棒,盼望他能有觉悟(但恐深难),免得将来把徐志摩累死,但恐不过是我极痴的婆心罢了。闻张歆海近来也很堕落,日日只想做官(志摩却是很高洁,只是发了恋爱狂——变态心理——变态心理的犯罪)。

    徐志摩是怎样发了恋爱狂?

    徐志摩确实是发了恋爱狂,我们看看他的爱情观吧,中国的男人是不会这样的,因为中国的男人更看重仕途,也即前途。

徐志摩爱上了多才多艺又多情可爱的陆小曼,但因陆小曼已为人妇,且丈夫事业成成,他们的恋爱遭到全社会及陆小曼全家的反对与阻挠。徐志摩不得不于1925年春离开中国远去欧洲躲避这一风波。

    下面是他们那一阶段的生死恋。

    小曼一病多天,远在欧洲的志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痛苦无奈。他在信中写道:“我惟一的爱龙,你真得救我了!我这几天的日子也不知怎样过的,一半是痴子,一半是疯子,整天昏昏的,惘惘的,只想着我爱你,你知道吗?早上梦醒来,套上眼镜,衣服也不换就到楼下去看信,——照例是失望,那就好比几百斤的石子压上了心去,一阵子悲痛,赶快回头躲进了被窝,抱住了枕头叫着我爱的名字,心头火热的浑身冰凉的,眼泪就冒了出来,这一天的希冀又没了。说不出的难受,恨不得睡着从此不醒,做梦倒可以自由些。龙呀,你好吗?为什么我这心惊肉跳的一息也忘不了你,总觉得有什么事不曾做妥当或是你那里有什么事似的。龙呀,我想死你了,你再不救我,谁来救我?”他们两个虽然身处两地,可感受是相同的:一个在国内痛苦,一个在国外呻吟,但心有灵犀一点通。当小曼想志摩的时候,也是志摩想小曼想到最难受的时候,这样的真情上帝都打动了,惟独打动不了国人,没有人同情他们,没有人肯原谅他们。

中国人向来把现实和名誉放到第一位,这既是人们的现实考虑,也是习惯思维和伦理传统。中国人把名誉看得比生命还重,把情感看得最轻,再加男人追求功名的欲求,中国男人大致不懂情感。志摩是最先受了西方浪漫主义思想熏陶的诗人,把情感看得比生命还重,结果招来许多人的非议、不解和嘲讽、讥笑,认为他为了一个女人毁掉自己的事业和前程是发傻,是傻瓜干的事情。

    但志摩不这样看。此时志摩正在巴黎看一出瓦格纳的音乐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这本戏是最出名的“情死”剧,Tristan Isolde因为不能在这世界上实现爱,他们就死,到死里去实现更绝对的爱。志摩在给小曼的信中写道:“伟大极了,猖狂极了,真是‘惊天动地’的概念,‘惊天动地’的音乐。龙,下回你来,我一定伴你专看这戏,现在先寄给你本子,不长,你可以先看一遍。你看懂这戏的意义,你就懂得恋爱最高,最超脱,最神圣的境界。”上世纪二十年代,一个最讲伦理道德的社会,有两个年轻人以爱情至上的理念冲绝着社会的罗网,这是中国绝无仅有的事。志摩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他把西方的爱情火种带到中国来,给陈旧老朽的中国社会放了一把火,让人们震惊,让大多数的中国人瞠目结舌。连同他的老师梁启超在内。

    他做了封建社会的孽子,必将遭遇传统与现代冲撞随之带来的痛苦。他在实现自己诗意的理想时,拽上了小曼,拽上一个中国上流社会的名媛,这是考验最早受西风吹佛的名媛的时候,小曼在这场考验中表现出了正牌名媛的风范与气度,让中国的一众大男人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也让走在时代前头的知识女性刮目相看。在追求爱情这一件事上,她与志摩站在一起,反抗传统社会,反抗世俗伦理,是绝对的女性精华中的精华。她表现出了相当的勇气与魄力,仅这一点,她就值得在女界的历史上写上一笔。

    志摩告诉小曼:爱给我们勇,能勇就是成功,要大抛弃才有大收成,大牺牲的决心是进爱境惟一的通道。我们有时候不能因循,不能躲懒,不能姑息,不能纵容“妇人之仁”。现在时候到了,龙呀,我如果往虎穴里走(为你),你能不跟着来吗?志摩是一个传播现代西方思想和理念的传道士,因此在当时的中国他是最痛苦的一个灵魂。在寻找自己灵魂的伴侣这件事上,他坚决不退让,不妥协。

    正是在志摩出国后的第三个月,王庚在上海安好家,要求小曼去上海定居,小曼不肯,闹了起来,为此小曼生了一场大病。几个月过去了,现在王庚下了最后通牒,一封爱的美敦书,下令叫小曼娘即刻送她到南方去,这次再不肯就永远不要她去了,口吻非常严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被这封书信吓慌了,母亲想,再不去,就要被人家休了,于是对小曼说:倒是怎么办?快决定!小曼说:这有什么为难之处呢?我愿意去就去,我不愿去难道能抢我去么?她娘听了这话立刻变了色说:哪有这样容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是古话,不去算什么?父母要她一个星期内动身,小曼一急,心脏病复发,立刻晕了过去。

    小曼被逼的紧,她打电报让志摩赶快回国想办法,志摩收到小曼的电报,继续游欧的心情没有了,立刻买票回国,7月底回到北京。志摩回国了,却见不着小曼,在上海的小曼等于坐了禁闭,被家人看了起来,志摩只能靠写日记抒发自己对小曼的思念。在这段时间内,志摩写成一札《爱眉小札》,将自己对小曼的思念和各种复杂的情绪、情感写在里面,有机会时拿给小曼看,以这种方式交流他们的情感。

想了解陆小曼这个人,应该从了解志摩的情感和对情感的态度入手。小曼与志摩的情感,小曼追求爱情是内因,志摩对情感的态度和认识是外因,内因与外因的合力,是小曼追求爱情的动因。如果没有徐志摩这个受了西方文明教化的男人的鼓励与督促,小曼绝不会走向离婚,最多是红杏出墙,或闹一场不了了之的婚外恋而已。可徐志摩这把熊熊燃烧的烈火,不让小曼有半刻停歇的机会,推着她一直向前,才有了最后的结果——离婚。

    回国后的志摩由在国外的思念,变成回国后爱而不得的苦恼和痛楚,因此他不断地感叹:恋爱是痛苦的。但他对爱绝没有怀疑,没有一刻的迟疑,他充满信心,以最大的热情去努力,不断鼓励小曼。他告诉小曼说:“恋爱是大事情,是难事情,是关生死超生死的事情——如其要到真的境界,那才是神圣,那才是不可侵犯。”他把爱看得太神圣,因此他必须一再地问小曼:“我是否你‘完全的必要’,我是否能给你一些世上再没有第二人能给你的东西,是否在我的爱你的爱里你得到了你一生最圆满、最无遗憾的满足?这问题是最重要不过的,因为恋爱之所以为恋爱就在他那绝对不可改变不可替代的一点。……恋爱神圣就在这绝对性,这完全性,这不变性。……恋爱是生命的中心与精华,恋爱的成功是生命的成功,恋爱的失败是生命的失败,这是不容疑义的。……所以我不怕你厌烦我要问你究竟爱我到什么程度?有了我的爱你是否可以自慰已经得到了生命与生命中的一切?反面说,要没有我的爱,是否你的一生就没有了光彩?” “爱是人生最伟大的一件事实,如何少得了一个完全:一定得整个换整个,整个化入整个,像糖化入水里,才是理想的事业,有了那一天,这一生也就有交代了。”他说这一切是要她认清了他,要她认清他的灵魂,也要她认清自己的情感和灵魂。这一场爱情风波,即不是一时的冲动,也不是心血来潮。实现爱情是他们这一生最大的事情,最大的成功。没有爱,生不如死,如果在爱情的问题上无法达到统一的认识,他们就走不到头。志摩为爱准备牺牲一切,绝不因循,绝不后退、绝不屈服。这不是因为喜欢一个女人,也不是夺人之妻,这是为灵魂而战!

    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太大,有时也让他失望,每当这个时候,他就觉得自己心里只是悲惨,种种的顾虑整天像刀光似的在心头乱刺。仿佛觉得发根里的血液一滴滴的消耗,在忧郁的思念中黑发变成苍白。恨不得与小曼一起去死,去实现爱的结合和清静。当他偶尔得着机会见到小曼,与小曼温存一番后,他又高兴的像小孩儿一样,自己高兴地说:像这样的艳福世上能几个人享着,像这样奢侈的光阴这宇宙间能有几多?可是这样的好日子总是太少,更多的时候既不能见面,也无法自由交谈。如果这时他又恰巧生了病,他就会变得脆弱,甚至歇斯底里,自己折磨自己。有一次小曼说好晚上给他打电话,但因有事没有打成,他就从夜晚一直等到临晨,一分一秒地等,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等,他就是这样痴傻。他真是一个诗人,感情热烈澎湃,不可抑制。他自己也说:恋爱中人的心境真是每分钟变样,绝对的不可测度。昨天那样的受罪,今儿又这般的上天。恋爱中的志摩和小曼经历着爱的陶醉与爱的折磨,经受着天堂与地狱的变幻,经受着爱的考验。(此文为拙著《民国四女子》中的一部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