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电影《梅兰芳》说梅孟男女之情

(2008-12-15 15:55:26)
标签:

梅兰芳

孟小冬

情感纠葛

女性尊严与情感

杂谈

      从电影《梅兰芳》说梅孟男女之情

                       张红萍

最近许多人都在谈梅兰芳,不是因为电影《梅兰芳》,而是因为梅兰芳。

因梅兰芳首先还是因为他艺术的精湛。他在舞台上塑造演绎了那么多精彩的女性,赋予这些独特女性灵魂与生命,对于女性、对于艺术,他的功绩不可磨灭。正如孟小冬在舞台上塑造演绎了那么多精彩的男性一样,他们都给这些历史人物形象注入了新的生命,通过他们的演绎,这些人物及这些人物的精神再一次呈现,再一次地影响中国人的生活。因此对于杰出艺人的评价,不仅要着眼于审美的艺术欣赏,还有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传承的贡献。

梅兰芳、孟小冬的演技堪称一绝,他们的生活也不同一般。梅兰芳抗战中的节气风骨,那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他的人品中正超群,堪为人称道。他人高雅,洁身自好,自是人人拥戴。孟小冬也不同一般,接下来我们慢慢分析。

这名旦之首和梨园冬皇的情感生活却并不像他们的演艺生涯一样让人称绝,反而让人觉得无从说起,让人感觉无奈和遗憾。这恩恩怨怨中的罪与责到底在那一方,这是老套的思路,既然分手了,责任在谁呢?人们常常会这样想。在以往的叙说中,人们会说孟小冬刚烈、脾气大,好像梅兰芳是那无辜的一方,其实不然。

如果女人被贾琏放在王熙凤、尤二姐、秋桐的角色地位中,如果男人设下这样的局,在局中的女人为了爱或权利不惨烈厮杀就怪了。事实上,这三个女人都是无辜的,怨就怨不该违背人的基本情感、普遍心理,让三个女人为了一个男人争宠。更何况梅兰芳的三个女人都是明媒正娶,都一样大(两头大),但你不管怎么自许这些女人一样大都是妻子,但问题是只有一个男人,他们争的是这个男人,争到这个男人,就争到了地位、权利,也争到了尊严或得意。

梅兰芳的第一个妻子是在他17岁(1910年)由父母(家长)包办所娶,娶的是名武生王毓楼之妹王明华。这一桩婚姻,因他年少,因是家长包办,或许可以说没有感情,又因王明华没有生养(这是她最大的罪过),梅兰芳再娶,大家似乎都能理解,给予同情。但有趣的是,梅兰芳的婚姻或他生活中的重大事情,他的智囊团即“梅党”都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这“梅党”由什么人组成呢?是那个时代有着充分文化教养和审美经验的人,这些人是冯耿光(冯六爷),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银行董事长,还有齐如山,曾游学欧美,懂得西方戏剧,还有其他人。这些有文化教养、有审美经验、有权势、有良好感觉的男人们,都喜欢戏曲,喜欢梅兰芳,为梅兰芳的利益和幸福着想。梨园人最讲传宗接代,眼看梅兰芳结婚已经10年还没有后代,为梅兰芳的利益和幸福着想的“梅党”于是开始为梅兰芳物色新的女人(主要是能生,也能为梅兰芳带来幸福),这女人就是福芝芳。福芝芳的母亲是旗人,会武功,闹义和拳的时候,能手持大刀上房顶,说明是一个有勇武之气能保护自己的女人。后来丈夫病亡,希望通过培养女儿唱戏寻找好的生活之路,果然女儿唱戏唱成了“天桥梅兰芳”、青衣头牌,由这样的女人培养而成的福芝芳当然是厉害的,其实这厉害中包括能力与主见,也包括对情感专一的要求,她们其实是独立的女子。“梅党”第一号人物冯六爷看了这个女人的戏,觉得这个女人不错,带梅兰芳去看这个女人,梅兰芳也觉得这个女人不错,冯六爷忙着撮合,梅兰芳也同意,于是于1921年冬正式娶福芝芳为妻。婚后感情甚好,福不仅能干,还能生,男男女女生了好几个。本来梅兰芳的利益和幸福都得到了,大家都可以心安理得了。此时的梅兰芳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和睦红火。可是“梅党”这些多事的男人们,还有梅兰芳,却犯了一个错误,对一个女人犯了罪,受害者正是梨园冬皇孟小冬。孟小冬本是王熙凤的性子和本事,却放在了秋桐的位置。

梅兰芳和孟小冬,1925年认识并配戏。一个是生旦之首,一个是梨园冬皇,强强联手,他们所配戏的效果当然可想而知。此时,梅兰芳已经31岁,是一个成熟的男人,更何况在“梅党”的调教下,经验自然丰富。而孟小冬是一个17岁的女子,用现在的成人法衡量,还是一个需要监护的未成年女子,当然谈不上成熟,更谈不上经验,但是她倾慕或者说仰慕或者说崇拜已经红得发紫的大师梅兰芳,为能与他配戏感到无上荣幸,这是人之常情。千不该万不该的是,在梅兰芳与第二个妻子福芝芳结婚才刚刚5年,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的情况下,“梅党”这般男人起了非分之想,想要让他们喜欢的梅兰芳将17岁的孟小冬(事业刚刚起步)据为己有。在“梅党”这般教唆犯男人的教唆下,梅兰芳也起了对年轻貌美又才气横溢的孟小冬的“占有”之情。于是1927年正月24日,在冯公馆举行了仪式,对孟小冬说是两头大,但这是自欺欺人,因为他们不敢将此事告诉福芝芳,说是福芝芳厉害,其实是他们无理。但是纸里能包得住火吗?这般男人这样瞒天过海,何尝为福芝芳或孟小冬的幸福着想过?孟小冬自然是年幼无知,可是这般男人呢?他们有什么权利这样做?但是他们有,他们的权利就是男权制几千年来给予男人的种种特权,包括一夫多妻制的特权,但现在已经是民国16年了,是新时代了,但这些所谓留过洋的男人们,在对待女人的事情上,向来没有公平。

孟小冬以为她会幸福,以一个17岁女孩的“以为”判断事物。按照惯例,她从此退出舞台,葬送了自己的舞台事业,但是当时的女人将舞台看作混饭的手段,嫁人才是正经,所以孟小冬及家人倒也觉得嫁人是正经路子。但福芝芳不是王明华,王明华因为不生育无奈所以贤惠,福芝芬不想当贤惠(不嫉妒男人有多少女人)的女人,她是那个会挥大刀能保护了自己的女人的女儿,她要捍卫她的权利、地位、名誉和情感(她对梅兰芳是有感情的)。于是发生了19288月的那场风波,即两个女人之间的较量、对峙和厮杀。

梅兰芳从小父母去世,由伯父伯母养大成人,他是伯父和父亲两房的儿子,所有才有福芝芳和孟小冬两头大的说法,其实这是欺骗人的把戏,王明华算什么,也是明媒正娶,也从没有休过,因此说两头大只是安抚孟小冬的说法而已。但福芝芳不承认男人们的说法,当梅兰芳的伯母去世后,孟小冬要求作为一房的媳妇参加吊唁和葬礼,但是家中主事的福芝芳不同意,即使梅兰芳求情也不行,这个女人真行,值得钦佩,一般女人没有这个胆量,怕失宠。梅兰芳无奈,此时福芝芳正怀着第二个孩子,而孟小冬却没有怀孕的任何迹象。无奈的梅兰芳让孟小冬离开。此次较量孟小冬失败,由此孟小冬看出了这场婚姻的真相,那就是自己是一个没有名分、没有地位的屈辱的、没有尊严的女人。可是她的性格,她曾经在戏曲舞台上取得的成就(她有能力,有自信,可以自食其力),使她不能过这种屈辱的生活。她要争取,她要向这个使她落入这种地位、这般境地的男人争取,这一争取就变成了无理取闹。梅兰芳烦恼了,“梅党”的男人们着急了,因为孟小冬的争取影响了梅兰芳的心情和平静,使他不能一心唱戏了,于是智囊团的男人们要为梅兰芳了断了,梅兰芳也不想麻烦和烦恼了。为此梅兰芳做出了疏远的姿态,其实这是男人们要让孟小冬离开的策略。22岁的孟小冬既是不得已,也是中计,更是气愤(心高气傲的她被冷落了),于是她提出分手。这就是梅兰芳,他是绝对不会提出分手的,但了断的心是他下的。因此,19317月,在“梅党”多次商议抉择之后,让孟小冬离开了。梅孟结合是“梅党”策划的,分手也是“梅党”决策的。当然了,主要的负责人还是梅兰芳,但他也无奈,因为他碰上的是两个不屈的女子,错只错在他当初不该娶孟小冬的举动,一失足成千古恨。但此事对梅兰芳只是人生的小小插曲,对孟小冬却是终生的疼痛。

但孟小冬毕竟是孟小冬,小女子也是伟女子,否则怎么可能把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男人们演绎的那样活灵活现?分手后的孟小冬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开始了她事业的孜孜追求。1933年重新登台,1938年在泰丰楼余叔岩正式收孟为徒。从此开始了她辉煌的舞台生涯,登上了“梨园冬皇”的宝座。在一次堂会的演出中,她的上座率曾经超过梅兰芳。日本占领期间,她和梅兰芳一样,以守孝(为余叔岩)为由拒绝演出,保持了自己的气节。

她与梅兰芳分手时,曾对梅兰芳说过一句话:我离了,不能嫁得比你差。后来她嫁给了杜月笙,但只是五姨太。杜月笙去世的前一年,应孟小冬的要求,特意举行了迎娶53岁的孟小冬的仪式,这总算给自己争回了一些面子。

她于1977年5月病逝于台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