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一遍
有一个男孩,生长在中国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小时候,他的姥姥经常说:“小建,你以后坐火车坐飞机,去南京去北京。”这个男孩会一遍一遍地要求他的姥姥重复。家里来了很多客人,这个男孩还会要求老太太重复。老太太觉得小孩很点烦人,但她总会克制自己的烦心,会心地对着小孙儿重复。
以后,这个男孩上了大学,来到了北京,甚至还被《北青报》称为“中国做国内新闻的五大腕之一”。这个男孩就是我的丈夫。
那个多年前农村老太太对着小孙儿的场景中有两个最绚烂的要素:老太太超越了她自身以及环境的局限,给予了孙儿一个绚烂的意向,对于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民来说,火车飞机南京北京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另一个要素是,对于“绚烂的意向”孜孜追求着要求重复的一个幼小心灵。
我们的儿子现在最常挂在嘴上的一个句子是——“再说一遍!”如果你刚刚说了一件事或是叙述了一个场景,他那小脸表情专注,神态显示他好像吃了美味正在回味。那个滋味好哦!
他一定要缠着你再说一遍,不说不行。你可以想象他的小脑袋瓜里正在映现你所说的,生动得让你难以想象。这时候你一定要不厌其烦地重复,这是你作为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好的东西了。
幼儿喜欢重复,这是众所周知的。他一遍又一遍地看同一个DVD片子,任你怎样“引诱”他说还有一个更吸引人的片子而不动心;他像着了魔似地让你讲同一个故事,每一遍,他在头脑中显现的故事场景一定会有不同的展现;有些孩子还会认了死理似地穿同一件衣服。这种简直会把成人逼疯的重复,恰恰是幼儿的最爱。
孩子的重复,肯定是成长过程中的需要。
魅力无穷的叙述给予孩子的是想象丰富的空间
妈妈,一粒苹果的种子掉进泥土里了会怎么样?”这已经是这几天里的第30
回了。
我必定地要以相同的句式叙述:“一粒苹果的种子掉进了泥土,定期浇水,或是常常下雨,有阳光照着,空气围绕在它的周围,它就能长出小树芽,然后长成茂盛的苹果树。”
(这之中有叙述语言的魅力,孩子对语言本身已经有了感觉,同时语言带来了想象的空间。)
对于重复,我真的有点精疲力竭,但是,我想孩子那个小脑袋瓜里却是在不停地转着,所以我必须重复,而且得特别注意语言以及可能带来的想象空间。
不断重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心智的需要
“那时候呀,你还那么小……”
“有一个小姑娘,她是妈妈小时候……”
如果你像讲故事似地开讲孩子小时候的事儿,或是妈妈小时侯的事儿,孩子的眼睛一眨都不眨,他会拼命地要求你再讲一遍。之后,他会告诉其他人他小时侯的事儿,他会将爸爸妈妈讲的故事当作历史来体会。我曾经看过一段话,美国的一位著名人物,他说他对历史的最初感受来自于爷爷奶奶的人生故事。
这里的重复,有着更多的人生滋味,孩子的心智是这样地如饥似渴。那么,你就用一遍又一遍重复的人生故事来喂养你的孩子吧。
向往,要紧的是要有向往
对于成人来说,重复差不多就是弱智的表现,而对于幼儿来说,每一次的重复都是不一样的。在重复之中,我们若加入向往,而向往在重复中不断地被强调,那么孩子刚刚起步的人生会越走越有力。因为我们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播下了向往的种子。
“再说一遍!”
这时候,你也许正在厨房做菜,也许你工作了一天劳累难耐,也许你心情不佳,孩子发出了“再说一遍”的请求,你呢,对于重复地说同样的话感觉厌倦,但是孩子的眼神充满了好滋好味,他正等着你重复呢。
这时候,你何不调整一下自己的姿态,与你的疲劳,与你的忙碌,暂时地说再见,对着孩子求知的脸,你的重复开始了,那是一种音乐。
2003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