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可重新“编程”男孩

(2008-04-23 16:47:44)
标签:

育儿

男孩

家庭

教育

母亲

分类: 家庭教育——培育男孩培育女孩

父母不可重新“编程”男孩的攻击性

 

                                      钱红林

 

    男孩是一群令人头疼的调皮捣蛋鬼,他们专门制造惊心动魄的场面让妈妈两腿发软。而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呢?真正的男人倾向于积极主动、有进取心、富冒险精神、能体察女性及孩子的需要、能保护家庭。

    男孩冲动但很难控制自己,男人勇敢镇定且能保护家庭,这其间似乎颇少联系?贯穿其中的是男孩的攻击性,这个让父母和老师头疼的特性。从男孩这座桥梁通向男人,其间有近20年的岁月,需要父母对男孩的攻击性进行引导。

 

    添添和小B上幼儿园前,两个小男孩在小区的花园中是天天见面的伙伴。刚过1岁,添添就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几分钟内,他可以发起多次攻击,用手抓小B的脸,抢小B手上的玩具,或是小B站着的位置,他很快就占领了。小B不是那种怯生生、反应迟钝的男孩,但是在添添的“攻击”下,他很有“害怕”的感觉,见了添添就想跑开。

    小B的躲避,让他的父母心有不安,生怕孩子就此胆小畏惧。但是,这两个小孩上幼儿园却“狭路相逢”了,他们上了同一所幼儿园的同一个班。小B进教室的时候,见到添添,返身想走。

    之后,在幼儿园,小B几乎每天都被添添欺负,脸上、手臂上不时挂彩。小B父母对于儿子将来的性格发展常常担忧:从小这么受欺负,长大了能有男子气吗?

    直到有一天,添添和小B坐在长椅上换鞋,添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了小B一个巴掌,出乎意料地,小B用手狠命地抓住添添的耳根,使劲地拧,疼得添添大叫起来。

    这一次勇敢的“反击”,猛然地,小B获得了勇气。这一次,毫无畏惧的身体接触的较量,小B从此不再害怕添添了。小B在心理上与“大老虎”添添平等了。以后几年中,他们两人游戏时是最好的搭档,小B的妈妈问小B最喜欢和哪位小朋友一起玩,小B回答说:“添添最好玩,因为他动作很快,他最好玩。”

 

 

    美国头号心理学家詹姆士·杜布森在《培育男孩》中写道:“是什么使得年幼的男性调皮捣蛋?是什么内在的力量推动着他们在灾难的边缘玩跷跷板?男孩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受激发攻击性行为的荷尔蒙的影响。”

正是略强的攻击性,将男孩引向日后保护人的性格,所以,父母不可简单地抑制男孩的攻击性。女权主义试图对男性重新“编程”,尤其是想重新“编程”男孩的攻击性,希望男人敏感性更强,攻击性更弱,以使男性符合她们的胃口。但是,男孩的“程序”是上帝创造的,亲爱的父母朋友,你不要讨厌你家的那个调皮蛋,他是要成为领袖的。

    但是,攻击性本身不会自然过渡到保护人的性格,所以,父母朋友,你要在尊重上帝创造男孩的“编程”的前提下,正确引导男孩的攻击性行为。

 

父母该怎样引导男孩的攻击性行为呢? 

    (1)不欺负弱者,要保护弱者;

    (2)与人友好相处,使孩子学会分享、合作;

    (3)对于恃强凌弱的“侵犯者”要学会正面交锋,决不示弱。

    (4)对于攻击性很强、动手就打的霸王型的孩子,家长的引导要强调第一和第二条; 对于心理处于弱势、经常被人欺负的孩子, 家长的引导要强调第三条。

    对于上文中的小B,父母的引导应该强调第三条,当他在父母的鼓励下,勇敢地与“侵犯者”正面交锋之后,他在心理上战胜了恐惧,为他日后一步一步地发展男性气质扫平了心理障碍。

    将电影《霍元甲》的广告辞引用于男孩的攻击性特别确切:

                 不为技压群雄

                 只为自强不息

    男孩的攻击性,不是为了技压群雄,不是为了欺负别人,而是为了自强不息。

 

相关链接

杜博士在《培育男孩》中用自己成长的故事分析男孩的攻击性行为:

    1,对于“恃强凌弱”的侵犯者,男孩一定要学会正面交锋

    后来我学会了怎样在别人的攻击面前保护自己。在我读中学三年级时,我们搬了家,父母送我到一所新的中学读书。我一到学校就遇到了几个以为我好欺侮的学生。其中一个在课间到处跟着我、嘲笑我、挑逗我。我实在忍受不了了。我猛转过身来,把书击到他脸上。没等他回过神来,我已经压到他身上了。幸好我已经身高6英尺2寸,足以对付得了他。战争结束了。事情很快传到了那些欺软怕硬的家伙耳里,以后他们就没再来惹我。但是,要是我的体重轻30磅、身高矮8英寸的话,那我就会继续成为这些纨绔子弟的攻击目标。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就像小孤儿安妮在百老汇的戏剧中所唱的,“生活是一场艰难的不幸”。

    2,一个好男孩偶尔也会欺负别人,通常是这个男孩被人辱骂、在团体中被人捉弄时,他会向更弱小的人转嫁他受人欺负的愤怒。

    某个时候我也觉得欺侮一下别人是“有趣的”。我读9年级时人还未成熟,这一年正经历着前面描述过的被人折磨的痛苦。我想把自己的痛苦赐给别人,这似乎是有理由的。我挑选了一个我以为是不错的目标,想让他吃点苦头。丹尼身体跟我差不多,但我觉得他有点娘娘腔。一天上课前,我走上去向他挑衅。可是没想到,他比我想像的要厉害得多。丹尼猛然向我的头部击了6拳,把我一下子给打蒙了。他给我敲了警钟,这在我的生活中是一个巨大的震撼。自此以后,我就不再想欺侮别人的事儿了,我也确实没有这样一种急迫的念头了。

 

相关研究:

    一.经常受嘲弄被欺负的男孩,心灵受到创伤,愤怒日久郁积,很多男孩会转向暴力和反社会行为。杜博士在《培育男孩》中分析,许多自杀或杀死别人的青少年都曾受到心灵的创伤。在“桑蒂高中”用枪杀死两个同学的男孩,在学校中一直被人嘲讽。有些孩子能够承受嘲笑,但是对另一些孩子来说,这样的嘲笑会使他们记恨一辈子。

    二.美国《发展心理学杂志》曾刊登一份对美国四、五、六年级的452名男孩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那些嘲弄弱势同龄人的孩子、那些在学校里带头闹事的孩子在同学中的威望往往很高。在男孩的社交圈中,男孩经常用身体攻击作为一种社交手段。

                                          2006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再说一遍
后一篇:母亲与儿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