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白天上公开课《房地产投资和金融》,第一部分中有提及中外房产贷款情况,很受欢迎,由于讲课时间有限,现我最近在〈中国土地资源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附在这里,供大家评价和指正。
从中外房产贷款情况看我国房地产市场
张健
我国房地产开始大力发展以来的这十几年间,房产信贷情况对房地产市场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它们之间也有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关系。1992-1993年房地产出现第一轮高潮,1994年银行开始了宏观调控,收缩银根;到了1998年后房地产实行商品房改革,银行相应则推出了一系列开发和按揭信贷业务,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和支持作用, 促进房地产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期。
而2002年以来, 社会上出现了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议,而到2003年至2007年随着房价进一步上涨, 各方面包括政府对房地产泡沫有了共识, 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等政策。同时许多其他城市也陆续出台了抑制房价上升较快和房地产投机炒作的贷款政策。
这些政策对目前2008年初许多地区的房价有了不同程度的回落,起到了直接和积极的作用,它们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主要包括:
Ø
Ø
Ø
Ø
确实9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鼓励发展个人房产消费信贷的有关政策放宽后,个人房产消费贷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个人房产消费信贷已发展成为最主要的消费信贷形式, 2000年全国个人房产消费贷款余额为3377亿元,到2005年和2006年增加到18400亿元和19900亿元,它们是2000年的5.4倍和5.9倍。
从表1和表2显示的信息许多发达国家与我国目前的房产贷款情况,并结合我国和许多城市的实际情况,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下几个特点:
Ø
Ø
Ø
Ø
Ø
Ø
Ø
表1 各国房产贷款情况
|
房产贷款占GDP的% |
贷款占价值比例% |
典型贷款 |
||
国家 |
1992 |
2002 |
典型 |
最高 |
年数 |
澳大利亚 |
24.2 |
50.8 |
65 |
--- |
25 |
比利时 |
19.9 |
27.9 |
83 |
100 |
20 |
加拿大 |
42.7 |
43.1 |
75 |
--- |
25 |
丹麦 |
63.9 |
74.3 |
80 |
80 |
30 |
芬兰 |
37.2 |
31.8 |
75 |
80 |
15-18 |
法国 |
21.0 |
22.8 |
67 |
100 |
15 |
德国 |
38.7 |
54.0 |
67 |
80 |
25-30 |
希腊 |
4.0 |
13.9 |
75 |
80 |
15 |
爱尔兰 |
20.5 |
36.5 |
66 |
90 |
20 |
意大利 |
6.3 |
11.4 |
55 |
80 |
15 |
日本 |
25.3 |
36.8 |
80 |
--- |
25-30 |
卢森堡 |
23.9 |
17.5 |
--- |
80 |
20-25 |
荷兰 |
40.0 |
78.8 |
90 |
115 |
30 |
新西兰 |
32.6 |
56.2 |
--- |
--- |
--- |
挪威 |
47.9 |
50.2 |
--- |
80 |
15-20 |
葡萄牙 |
12.8 |
49.3 |
83 |
90 |
15 |
西班牙 |
11.9 |
32.3 |
70 |
100 |
15 |
瑞典 |
37.5 |
40.4 |
70 |
80 |
<30 |
英国 |
55.5 |
64.3 |
69 |
110 |
25 |
美国 |
45.3 |
58.0 |
78 |
--- |
30 |
资料来源: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4 年《经济展望》Economic Outlook – Preliminary Edition
表7.5 中国房产贷款情况
|
|
年份 |
|
|
贷款/价值 和年数 |
|||
中国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典型和最高 |
个人房产贷款(亿元) |
3377 |
5598 |
8269 |
11780 |
15853 |
18400 |
19900 |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99,215 |
109,655 |
120,333 |
135,823 |
159,878 |
183,868 |
210,871 |
|
房产贷款占GDP的% |
3.4% |
5.11% |
6.87% |
8.67% |
9.92% |
10% |
9.43% |
60-70%和80%,20-25年,30年 |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03-2007,住美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整理计算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房产消费信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Ø
Ø
Ø
Ø
Ø
Ø
Ø
本文为张健2008年4月发表于中国土地资源报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