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忽然联想哦目前已有部分专业人士撰稿写开发商的几种死法,我看除了活埋,其它方法都有了。然后有谈到“开发商和买房者谁先死?”
在房价上涨时,这些次级债券的风险会潜在下来或可能消化,但当房地产市场价格有较大下跌,这些次级贷款人的违约风险立即暴露出来。
美联储在2004年6月走上了加息历程,经过二年连续17次的加息,联邦基准利率从1%上升到2006年7月的5.25%, 并一直保持到现在。与此同时利率的上升也使购房者负担大大加重,美国住房市场开始降温,房价从2006年初以来连续20个月大幅下降,住房贷款者的违约情况随着增多。
特别是2006年中以来,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50多家提供次优贷款的公司停业,包括美国十大房贷业者之一的美国房屋抵押投资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 Investment)无法取得融资继续经营贷款业务而申请清盘,引起了大恐慌。
记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泰国的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倒闭;但香港是出现更多负资产者,相对而言,开发商有市值减少很多的,但倒闭的很少。
我想,“开发商和买房者谁先死?”将是一个很好的论文题目,而我国当前的开发商和买房者谁先死?它的结论更是对大中小开发商、买房者、想买房者和银行等都极有启发。
注:作者张健教授的三本专著《中国房地产投资策略分析》、《房地产投资基金实务》和《 房地产金融实务》列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2007年最畅销书籍,其中《房地产投资基金实务》的第二版2008年4月中旬再次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各大书店和网站发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