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饥饿永难忘
(2025-04-21 15:00:05)
标签:
情感 |
我饿肚子是从上初中开始的,那个时候学校(我初中就住校)饮食结构(姑且叫饮食结构吧)是早晚喝粥,中午米饭,平时没有肉吃,肚里也就没有油水。上午四堂课,到第二堂课结束时肚子就咕咕叫了,到第四堂课时,老师讲什么已听不进去了,下课铃一响,我们几乎是冲进食堂。下午还好,但晚上下晚自习时肚子又不做主了,经常是饿肚子睡觉,年青人或问,为什么不吃饱?我也想吃饱,但就是没有,没有钱,更没有粮食。读高中时,食堂伙食比在初中好多了,早餐还有馒头,仅限一人一个,午餐偶尔有肉,但还是饿,尤其是下了晚自习后就撑不住了,那时,母亲磨了一些焦屑让我带上,我下晚自习时就用开水冲焦屑吃,整整吃了三年,都吃腻了,到后来,我见到焦屑就想吐。几十年过去了,我对焦屑一点也不怀念,就像我一位大学同学对红薯不怀念一样。我这位同学是河南人,他说他小时候粮食不够吃,天天要搭配红薯吃,以至于得了严重的胃病,以至于以后若干年见到红薯就反胃,坚决不吃红薯。
前不久,我跟我的老朋友老李有一次餐叙,这个老李我以前多次提到他,他是四川人,我们年龄相仿,现在都是无事一身轻了。那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饿肚子的事情,他说他饿过,不能提,提了就伤心,我们对饿肚子的感受是一样的,可见,不同时空下的同龄人过的都是一样的苦逼日子。我饿肚子主要是在读初中高中那一段,老李可能比我还要惨,一直饿到大学毕业。为了解决饿肚子问题,他大学期间每学期从家里带上十斤白糖,他们那里家家种甘蔗,甘蔗交给国家制糖,能有“返还糖”。他说糖是碳水化合物,能缓解饥饿,补充能量,饿的睡不着觉时,他就挖几匙白糖,像老鼠一样吭嗤吭嗤地吃掉,还不让同学发现。就这样,他一学期干吃掉了十斤白糖。这是我头一次听说糖有这样的作用,老李用这个办法帮他渡过了漫长的学习生涯,让他能够集中精力学习,不至掉队。老李读大学时依然很贫困,可以说身无分文,收入全靠学校“双甲助学金”,他有一个姑妈待他很好,每次开学时,他都绕道三十里从姑妈家过,姑妈总是瞒着姑父给他伍块钱,他说姑妈家子女多,条件也不好,伍块钱太珍贵了,那一天,谈起这些,我看到老李眼里泛着泪光,很是让人动容,可怜的孩子!
曾经饥饿让人撕扯,让人扭曲,让人失去尊严,我记得,大约十岁那一年,我们一帮小朋友走到一个做金刚脐的店里,口水直掉,一个年龄稍大的小伙伴为了想讨得一块金刚脐,主动几乎是献媚式的帮老板干活,最终也没有得到赏赐,这件事让我记了一辈子。
一权威媒体披露,中国真正意义上解决吃饭问题,也就是不再饿肚子是在本世纪初。现在,吃糖成了严格限制,像红薯这样的粗粮得到了推荐,谁能想到呢,真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