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小巷深处

(2025-04-24 08:29:38)
标签:

文化

我们这个城市很独特。论名气,跟对岸城市不好比,虽说是一江之隔,两个城市气质却有天壤之别,感觉对岸像是江南城市,婉约,缠绵,连方言都很“嗲”,“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读着这些名句真有点让人乐不思蜀。也许是江防前线吧,我们这个城市虽说在江南,却显得豪迈,激越,有时甚至让人愁肠百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就连方言都很“侉”,一点也不江南。外人提到镇江,除了醋,就是金山焦山北固山了,或许根本就不知道镇江在那里。历史上,对岸名气本就大,如果说对岸是一块美玉的话,那么,镇江就是一块璞玉。

除了“三山一渡”,镇江能让记起的景点不多。一天,对岸的友人来镇江参加同学儿子的婚宴,因离宴席时间尚早,我便自告奋勇地充当起导游来。我问友人,都去过镇江哪里,答曰,金山焦山北固山都去过了,西津渡也去过了,这难不倒我,我便带他去穿镇江的小巷子,藉以打发时光。

陪友人在小巷子转都是随机的,是想到哪里去哪里。第一站我们去了宗泽墓园,友人有些诧异,一时想不起来宗泽何许人也,我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个万人空巷的刘兰芳说书节目可曾有印象?友人的记忆一下子就恢复了,他想起来了,宗泽是抗金名帅,是岳飞的上司,想不到宗泽终老在镇江,友人突然来了兴趣。宗泽墓坐落在镇江的京岘山北麓,坐南朝北,过去,这片地属于郊区,经过历朝历代的整修,墓园才得以保存到现在。抗战时,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主战派与投降派拉锯,民间遂发起了一次宗泽墓园大修,爱国人士希望通过凭吊宗泽激励将士抗日决心。那天,我陪友人来到宗泽墓园时,只见墓草萋萋,树木森森,没有游人,非常安静。走着走着,有一副楹联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大宋濒危撑一柱,英雄垂死尚三呼。”这是抗战时镌刻上去的,这是有所指的,人人都懂。千百年来,宗泽已成了政治符号,每遇国难当头,就有人把宗泽抬出来,以激励人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墓园不大,我们十分钟就瞻仰完了。有一个小插曲,在刻有“宗泽墓园”四个大字石头的背面有宗泽生平介绍,近在咫尺的文物碑也有宗泽的生平介绍,但两块石头记载的宗泽的生卒年还不一致,相差一年,这是很不应该的,这个差错还是我友人发现的,我的脸一下子红了。

我们第二站参访了梦溪园。梦溪园坐落在梦溪园巷里,沈括晚年就居住在梦溪园,共八年,他在梦溪园潜心著作《梦溪笔谈》,这部著作是中国人写的一部科技书,影响很大,据说“石油”一词就是沈括命名的,沈括的成就我们了解不多,但不影响镇江人吹牛皮说《梦溪笔谈》是在镇江写就的。历史上,梦溪园是个私家园林,比现在留下来的大多了,几经兴废,已搞不清楚梦溪园落到了谁人手里了。梦溪园门额上的“梦溪园”三个字还是乡党茅以升手书的,字很秀气。我们进园参观时,游客也是寥落无几。梦溪园共有两个展厅,是按照沈括《梦溪笔谈》著录布展的,友人是个工科男,他似乎兴趣很浓,一一看过来,如数家珍,估计他对沈括有研究,看来对他路子了。沈括一直被人诟病的是他参与了乌台诗案,对苏东坡落井下石,也印证了一句老话:自古文人多相轻;多少年过去了,苏粉们仍然对沈括不快。为尊者讳,梦溪园展厅只字不提这件事,好在历史走过了千年,估计苏老人也原谅了沈括。

我们第三站去了赛珍珠故居。赛珍珠何许人也?她是美国人,幼年童年少年直至青年随传教士父亲生活在镇江,前后近十八年,她在镇江接受过汉语教育,她把《水浒传》翻译介绍给外国人,书名就叫《四海之内皆兄弟》,非常逗。1938年,她因《大地》三部曲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说起来可笑,曾经相当长时间,镇江人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位大神存在,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镇江二中(也就是赛珍珠曾经的母校)有一位老师通过一己之力,才慢慢地把赛珍珠打捞起来。中国人大多有诺贝尔奖情节,你想唷,全世界能有几人得诺贝尔奖?何况这个人还出自镇江,那还了得,还不得当神供着?!现在,镇江有赛珍珠研究会,层级很高。赛珍珠是个畅销书作家,出版过50 多本著作,不仅如此,她还是个社会活动家,回美国后,赛珍珠极力游说美国人支持中国抗战,但不知何故,她两头不讨好,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时,她被调查,她得诺贝尔奖时,国民政府指示外交官不得参加她颁奖典礼,甚至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的名单也把她划去了。历史走过一个世纪,这一切已经和解了,赛珍珠终于回来了,回到了她深爱的故乡镇江。赛珍珠故居坐落在登云山上,我对这个地方比较熟悉,我刚参加工作时,住的集体宿舍就在赛珍珠故居旁的一条巷子里,每天都要从赛珍珠故居旁经过,那时我没有听说过赛珍珠。这座房子是1924年建的,有两层楼,室内有壁炉,是典型的西式洋房。我们参观时,有一架汽油灯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友人不知道如何用,即便故居工作人员也不知道如何操作汽油灯,我小的时候见过,往里加上汽油,给汽油灯打一会儿气,灯才能亮,亮度跟现在的LED灯光差不多,没有电灯的时代,家里办大事才会用到汽油灯的,并不是家家都买得起汽油灯的。政府极为珍视赛珍珠的文化价值,专门在她故居旁建了纪念馆。我跟友人说,以前,赛珍珠故居旁边全是老百姓的房子,不难想象,赛珍珠曾到各家各户串过门,相信那些快乐的时光一直珍藏在赛珍珠的记忆里。如今,那些民房都拆了,只留下赛珍珠一家孤怜怜地守在登云山上,非常寂寞,这不是赛珍珠要的结果。

跟友人在小巷深处留连,不时有意外发现,镇江这几年在文化上确实做了一些实事,让那些散落在小巷深处的遗珠重新焕发生机,我们修了宗泽路,我们修了梦溪广场,我们修了珍珠路、珍珠桥,所有这些,都赋予了文化意义,也让我们的市民有了文化自信和吹牛的本钱。

藏在小巷里的才是真正的镇江,这块璞玉正在掀开她的蒙雾,展现在世人面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换车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