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长山
(2025-04-12 16:15:31)
标签:
旅游 |
我们这个城市多山,光市区就有十二座山头,但山都不高,每有同学好友来我们这里旅游我都自豪地向他们介绍镇江的山,每每都让人嗤之以鼻,说这哪是山?就是小土丘,扫兴。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十二座山都有名有姓,从古叫到今,久而久之,就有了文化加持。这十二座山头让我们这个城市有了“城市山林”的美称,米芾旅居镇江时还专门写了“城市山林”四个大字,铁证如山,不服不行。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去爬山,遂给我的一位老朋友老李打了电话,相约去爬山,老李说他正闲得蛋疼,撂下电话,不到十分钟,老李专车就到了,我问去哪里?他说就去爬长山吧。
镇江城外还有一座比较有名的山,这就是长山了。长山属于宁镇山脉,呈东西走向,大约有十里长,所以,又叫十里长山,这个名字有点诗意。由于离主城区较远,长山一直无人问津。自从城区拓展到长山附近后,长山便渐渐露出她那美丽的容颜。近来,长山有点火,先是在山南修建了一条道路,后是在山腰修建了旅游步道,有路可循了,再就是一个老板投资建设了滑翔伞基地,还开了一个叫做“拾里”的咖啡馆,一到节假日,游人如织,长山好似苏醒了。
车行至长山滑翔伞基地门口,我们停车驻足,察看了一下山势,老李说,从滑翔伞基地上山,到山顶万福宫,然后沿山脊向西,在山的尽头,他的一个朋友在山北的脚下等我们,我问他此前爬过没有?他说没有,我说我也没有爬过,他说大约要两个小时。老李是有备而来,他车上备有手杖,开水和干粮,他给了我一根手杖,我们带了两瓶水和几块饼干就出发了,我看了一下时间,是下午2:38。
长山也不是很高,从山脚能看到山顶,感觉近在咫尺,但真正走起来就不好玩了,刚开始,我们有说有笑,行至半山腰时就气喘吁吁的了,好在山顶万福宫在望,我们一口气就上了山顶,这不算什么,困难还在后头。从山顶沿山脊西行走的都是野道,麻烦大了,且不谈路窄了,经常是直上直下,有的地方由于多年未有人行走,都被树枝卡住了,我们只能爬着过去,走着走着,就汗涔涔的了,刚翻了一个山头,老李就叫停休息一下,补充一下水分。从第一个山头起,我就找寻目标点位,老李说还远着呢,要翻越好几个山头呢,我有点绝望。休息好了之后,我们继续前行,一路上的野草成了我们的话题,老李学过本草,他说他都熟悉,且都能叫上名,也不知道他说的对否?山路确实难走,翻过第二个山头,在下坡时,我摔了一跤,老李说再休息一下吧,我们便停住下来补水吃点心。我是个急性子,恨不得立即赶到目的地,老李说,还早着呢,我更绝望了,我调侃他:你就不能跟曹操学学,就说快到了吗?老李只好呵呵。老李自小在山区长大,了解山的特点,他说只能顺着山形慢慢走,不能急。行走更难了,越是往前走腿越不听使唤了,感觉腿有点轻飘飘的,我告诫自己,必须挺住。正走着,老李的朋友来电话了,问我们走到哪里了,老李查看一下地图,说才走了一半多,听得我一下子就泄气了。
又过了二十分钟,老李的朋友又打了电话过来,老李说还有两个山头吧,我已经无语了。这时,我头上已经落了些花蕊,脸也被树枝划了一道杠,汗水也已经模糊了眼睛,一副疲惫相。以前所有对山的向往,一切一切的好感在此时此地都消失了,爬山太难了。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是个登山爱好者,经常在朋友圈晒他爬山的照片,可以说,除了珠穆朗玛峰,中国名山他几乎都爬过了,我挺羡慕他的,但真正爬了山,才知道爬山不易,不要想着征服山,能被山接纳就OK了。
接近5:30时,老李的朋友第三个电话打过来了,朋友有点急了,说再不下山,就要报警了,朋友担心我们天黑前下不了山会迷路,老李说快了,我这才如释重负,脚步好像又轻快了些,看到希望了。正得意着呢,不小心,我又重重摔了一跤,半大天才爬起来,屁股生疼。
菩萨保佑,终于在6:17时,我们下到了山脚。老李朋友开着车在山脚接我们,见到老李朋友时真如见到亲人一样,此刻的心愿就是想躺平,一动不动,这是我对“躺平”一词最深刻的理解。
老李朋友的家就在长山脚下,他上中学时跟小伙伴爬过一次长山,也仅一次,差一点要了命。朋友说,长山太长了,想不到我们两个愣头无知无畏。老李问我,过两天他去爬高鹂山,他问我还去吗?我说不去了,谁愿意去谁去吧。
穿越长山,一次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