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名人
(2023-09-26 17:31:35)
标签:
情感 |
农村是个熟人社会,方圆几公里,提到谁谁谁,几乎没有不认识的,但出了这个几公里的范围就没有人知道你是谁谁谁了。
熟悉不等于出名,真正出名的是赤脚医生、卖猪肉的、炸油条的、打铁的、剃头的,甚而至于还有供销社营业员,这些人有个特点,都跟人打交道,人也跟他们打交道,谁还不隔三差五的买点猪肉、油条、厨刀,或剃个头,看个病什么的,一不留神,这些做买卖的、做医生的就成了名人了,我有时出门,人问去哪里?我说到冯余桃那里去,冯余桃是我们大队的赤脚医生,远近闻名,一听说我去冯余桃那里,対方就知道我去看病了。
我们村与龙奔镇隔河相望,有一道木桥联通两地,龙奔镇是个水码头,四通八达,自古就是集镇,行商和坐商云集于此,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逢五逢十举办集市交易,风雨无阻,我们这边有什么需要买卖的都去对河龙奔镇,两地之间通商加通婚便多了起来,打架斗殴也多了起来,但打断骨头连着筋,两地的人谁也离不开谁,有什么消息立马就扩散开来了。
真正出名的就那么几个人。有一名人不得不提,谁啊?刘奇才。刘奇才是何方神圣?刘奇才是龙奔镇上剃头的,刘奇才是坐商,他利用自家房屋开了一个剃头店,专司剃头,过了桥,往北一拐就是刘奇才家,刘奇才为人和善,一副弥勒佛样子,整天笑嘻嘻的。他喜欢跟人东拉西扯,东家长西家短的他全知道,不过,他有一样好处就是只听不传,来剃头的都愿意跟他聊天,一问一答间,头就剃好了;前面一个还没有起身呢,后面一人已经等不急了,刘奇才总是说:“不着急不着急,都会给你们剃好的。”逢集日,来剃头的人更多,刘奇才便叫儿子媳妇帮忙,父子俩人帮人剃头,儿媳妇专门烧水,虽说忙点,刘奇才仍然一板一眼地帮人剃头,一点也不马虎,剃头店充满了欢声笑语。
剃头生意是个体力活,赚的是辛苦钱,大人剃头2角,小孩剃头1角,或者给1个鸡蛋(一个鸡蛋值七分钱)。整天站着帮人剃头,一般人还真站不来,刘奇才整天就这么站着,还乐呵呵的,不容易,刘奇才成了小镇名人。
名人自带光环,我在外多年,时不时要回老家,每次回家跟父母、跟村人聊天,总会聊到刘奇才,当然,还有其他我熟悉的人,话的开头总是这样:
“刘奇才还在吗?”
“在、在。”
“还给人剃头吗?”
“早不剃了,现在,人家孙子有出息了,学扬剧去了。”
此后再问,还是老一套,终于有一次,村人说刘奇才不在了,但村人说刘奇才孙子现在当官了,出名了,转瞬间,刘奇才的光环已经套在了他孙子的头上了。
我见过刘奇才孙子,还是很小的时候,我跟人到他家剃头,一边等,一边就闲不住了,不过,他玩他的,我玩我的,彼此从不鸟过;我知道他,他不认得我,他在明处,我在暗处,我也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人,具体叫什么名字从没有打听过,再说了,我打听他干什么?我有时想到刘奇才剃头店,想起那个和善的小老头,就是没有想到,有一天刘奇才孙子成了小镇名人。
有一次,我随我们市文博部门的领导到扬州参观学习,晩餐时怎么就聊起刘奇才来了,我还问起刘奇才孙子在扬州干什么?对方一脸的懵逼,因为我只知道其人的姓氏,知道是唱扬剧的,但我报不出人名,谁知一起去的我们博物馆馆长说按照我的描述,有一个人可以对上号,馆长与这个人交情不一般,馆长说她现在就打电话让这个人过来跟我见见面,我说千万不,其实,我有社交恐惧症,若他真来了我就不知道说什么了,那天,我们就这样错过了见面机会。
唉,这位刘姓的小镇名人,也许你自己真不知道你多有名,至少,你们那个小镇,还有你爷爷和你,一直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