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南山的怀抱里

(2022-12-16 22:27:33)
标签:

情感

镇江有座山,山在城中,城也在山中,当地人称作南山。许多城市都有南山,比如溧阳的南山、宜兴的南山。溧阳的南山、宜兴的南山还与其城市隔着呢,如果把这些城市的南山挪开去,城市还是城市,山还是山,并不影响城市的形象。具体到镇江的南山就不一样了,镇江城跟南山彼此唇齿相依,须臾不能分开,南山就好比城市的绿肺,用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如果把南山挪开,镇江就失去了绿肺,喘不过气来了,镇江人是不能认同把南山从城市中挪开的。

在南山的怀抱里

不仅如此,南山还是镇江的文脉所在,六朝后,历代文士名流曾在此居住、游览,留下了许多佳话。相传,南朝梁昭明太子在此编纂了《昭明文选》,刘勰编写了《文心雕龙》,戴隐居在南山中,谱就了《广陵散》,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在此居住了近四十年,创造了“米氏云山”,周敦颐在此撰写了《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些经典名句给文化南山作了绝妙的加持。南山也是佛家修行的好去处,曾经,这里禅林森森,香火缭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有相当多的寺庙就隐藏在南山中,现在还存的就有招隐寺、竹林寺,高崇寺、观音寺,所以,又有人形容镇江的南山是一座隐士山。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此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送别友人的见证,就是在镇江写的,友人归隐南山了,诗人很伤感,此诗今天读来仍然让人共情。

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镇江的,那时,南山还在城外,由一个国营林场经营着,山头上分布一些茶树、一些公墓,一些树木,树木大多是次生林和灌木丛,杂乱无章,到处是开山留下的宕口,就好像是人身上的伤疤,极为难看。南山甚至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更不用说通公交车了,除了林场的职工,少有人去,几乎就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暮气沉沉的。林场职工揭不开锅的日子我见过,记得我还跟林场职工一起种过茶树,这些茶树已进入了盛产期,所生产的茶叶香气扑鼻,沁人心脾,然而,南山依旧不温不火。

在南山的怀抱里

突然有一天,南山就热闹了起来,大概是小平同志南巡过后吧,南山开发提上了议事日程,先是某部门租了林场的一块地建了几栋将军楼,搞起了培训中心,有了人气后,路也开通了,环境整治也开展了起来,新修了南山牌楼、山门、上山步道和防火通道,紧跟着,一条长长的绿道将大半个南山打通了,特别是近十来年,修建了北出入口和西出入口,南山顿时敞开了胸怀,节假日,漫山遍野的,都是人。人们拖家带口的往南山跑,到了南山,再大的烦恼便抛在了脑后,人顿时松弛了下来。

在南山的怀抱里

南山腹地广大,没事,我喜欢到南山逛逛。上南山的路径很多,东西南北都可以上,最有意思的是在南山山间穿越,或上或下,妙不可言,累了,有休憩的地方,可以坐下来喘口气,辨认辨认一下树木,增加一些见识。我把南山的每一个山头、每一条步道都跑遍了,南山的竹林寺、招隐寺、高崇寺、观音寺,我去了一次又一次,还是看不够,在古寺门前留连,那几百年的大树,那上千年的地砖和石刻向我诉说着曾经的繁荣、许多关于南山的历史故事便涌上了心头。去的次数多了,我跟南山便有了一层亲密的关系,这是不可言说的。我在鸟外亭俯看过南山全貌,我沿着南山的天梯攀登过,我更是在满布荆棘的南山腹地穿越过,我甚至想来一次迷路在南山,然而,南山依旧揽我入怀,从没有让我失望过

如今的南山是美的,美的无以形容,春雨霏霏的时节,在碧榆园南徐厅透过落地窗望竹林寺,烟雨蒙蒙,竹林寺若隐若现,好一幅山水画,那是怎样的江南!五月,招隐寺的映山红恣意地盛开着,游人如织!至于深秋时节,更是五彩斑斓,待到高崇寺的银杏叶黄了,又是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南山,给了镇江人巨大的惊喜!这还是南山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磨豆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