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县城大姑

(2009-02-10 16:59:53)
标签:

亲情

老家

姑姑

姑父

杂谈

分类: 家乡亲情

    今年春节初一回了老家,初二去乡下给叔叔、姨妈及两个舅舅拜了年,原计划在初三再去给同样住在县城的大姑一家拜年,然而,初二晚上临时有急事离开了老家,没有能够见到大姑和姑父,只有等待明年了。

   大姑住在老家县城,已经有二十年了,这比我的父母和小姑住进县城都要早多了,而且大姑的户口也在县城,而我的父母虽然住在县城,但户口依然在老家农村,小姑的户口也在下面的镇上,因此,从户口上来说,大姑一家才是真正的城里人。

    实际上,大姑一家以前也在农村,隔着我们公社 那一段湘江 大约有二十多里地,而且比我们家和小姑家都要穷,甚至以前比叔叔家也要穷。对于大姑家的穷,我半个月前曾经在《陈年旧事:走亲戚》一文中说过,当时只说了穷的结果,没有说说穷的原因。

    大姑家以前的穷在客观上除了我们国家也穷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姑的公公和婆婆早逝。大姑的公公婆婆到底是哪年去世的,我不知道,反正我小时候就没有见过大姑的公婆,其实大姑婆婆的老家也是我们大队的,大姑嫁给姑父估计还是姑父的舅妈做的媒。姑父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姑父的父母去世的时候,他的妹妹和弟弟还很小,因此,大姑嫁过去后,更多地是充当了长嫂如母的角色,那时姑父在县里的煤矿工作,大姑在农村劳动,抚养姑父的两个妹妹和弟弟,后来给两个妹妹添置了嫁妆,让他们体体面面地出嫁,还给最小的弟弟娶了媳妇,再后来他们自己也有了三个孩子,大姑家的穷就可想而知了。

    大姑家的穷最主要的是体现在房子上,姑父的父母只给他们四个孩子留下了两间房子,姑父也一直没有能力建房子,在那个年代,那么多人吃饭,只靠姑父一人微薄的工资是不可能建房子的。正因为姑姑家的房子小,我们小时候很少去姑姑家,要去的话也是清早走过去,吃了中饭又匆匆忙忙地赶回来。在我的记忆中,我以前只去过姑姑家两次,一次是1977年,姑姑刚刚做了节育手术,我与爷爷一起去看姑姑,带了一只鸭子和一只母鸡,给姑姑补充营养;另一次是1983年春节,我已经读大学了,去大姑家走亲戚,当时流行穿工厂里的工作服,我非常想要一件姑父单位的工作服,大姑连夜将姑父带回来的一件工作服洗干净并用火烤干,第二天走的时候让我带走。

    姑父在县煤矿工作,离家有20里地,因此,姑父平时不常回家。20多年前,我曾经去过一次姑父的煤矿,矿上的条件非常艰苦,不过,姑父在煤矿并不是下井挖煤,而是在井上搞机械修理,这个工种虽然工资低一些,但非常安全,这样大姑也就少了很多担心。

     大姑一家真正发生转机的是1984年,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在矿山工作一定年限的矿工可以把家属子女迁移到单位,并解决吃商品粮的问题,姑父正好符合这个条件。于是,大姑及三个孩子的户口都迁到了姑父的矿上,刚开始几年,因为矿上没有房子,姑姑还住在老家。又过了几年,姑父的单位在县城集资建房,姑姑才搬到了县城,正式成为了城里人。

    大姑进城以后,不久适逢我们县棉纺厂招工,姑姑的大女儿幸运地招工进了工厂,有了正式工作,可以为姑姑减轻负担了。但好景不长,后来县棉纺厂倒闭了,姑姑的大女儿下岗了,不过,姑姑的女婿有点本事会赚钱,他们的小日子过得还不错,姑姑也就放心了。姑姑的老二比较老实稳重,读了一个中专,有一技之长,如今在广东一家公司有一份比较固定的工作,收入也不错,姑姑姑父也比较放心。与叔叔家一样,姑姑家最不放心的也是老三,老三不像老二那样稳重、可靠,小时候不怎么爱读书,还经常逃学,长大成人以后,也没有固定的工作,除了一张嘴巴子能说会道外,没有其他本事。去年春节去姑姑家拜年,我见过这个三表弟一次,依然是嘴巴子夸夸其谈,据说这几年在云南跟别人合伙开矿,已经快产生效益了,究竟赚到钱没有,只有他自己知道。

    不过,无论如何,今天的大姑家比三十年前要好多了,也安稳多了,姑父已经退休,有一份固定的养老金,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三个儿女都已经成家,并且非常孝顺,姑姑姑父可以安度自己幸福的晚年。

    祝福大姑一家日子越过越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乡下叔叔
后一篇:小镇大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