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村子东头的农机站

(2008-12-09 11:25:02)
标签:

改革开放

三十年

人民公社

农机站

铁匠铺

分类: 家乡亲情

村子东头的农机站

    说了村子西头的卫生院,再来说说东头的农机站。什么是农机站,现在的城里人并不一定知道,连我这个农村人现在也淡忘了这个机构。于是,我上网百度了一下,基本内容如下:

    农机站是国家在基层的事业单位,具有管理和服务的双重职能,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是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机站主要职责是对全乡农业机械进行管理、维修,提供农机配件,推广行使本乡实际的新农具,新技术……

    这个答案是现在的答案,它描述的是现在的乡镇农机站的职能。三十年前,我们公社也有一个农机站,它当时的情况与这个描述有一些不同。农机站就设在我们村里的最东头,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建的一栋一层的红砖房子,一间大的,还有几间小的,有几个工作人员,而且都是本乡本土的。

    毛主席他老人家曾经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然而,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公社并没有多少农业机械,我们那里的农业生产仍然以传统的刀耕火种的方式为主,大约在70年村子东头的农机站代中期,有两个大队买了手扶拖拉机,接着公社又买了一台中型拖拉机,这拖拉机就归农机站管理,开拖拉机的司机也挂靠在农机站。拖拉机刚买回来的时候也耕过几次田,由于我们那里属于丘陵地带,稻田都是比较小的一块,并且机耕道也不完备,拖拉机耕田太不方便了,这拖拉机后来就不再用作耕田,仅仅用作运输工具,给大队和生产队运送一些农药、化肥、粮食、建材之类的东西。至于收割机、插秧机之类的农业机械,我们只在书本中见过。

    农机站管辖的农业机械不多,但人还得做事,于是,我们那农机站多了一个职能:农产品加工。站里买了一套碾米机给老百姓加工大米,同时还可以加工小麦和红薯。此外,农机具还可以修理自行车,当然,那时我们农村的自行车是很少的,一个村子能有1、2辆自行车就不错了,自行车一旦有了什么毛病,就推到农机站去修理,再擦一擦加一点机油。

    对农机站当时的工作人员,有一个印象特别深刻,那人是我们公社一个叫多喜塘大队的,离我们大队有点远,个子很高,我们叫他“玉长子”,人很憨厚,对村子东头的农机站机械原理比较了解,会修理拖拉机、柴油机、碾米机之类的机械,也会开拖拉机,我前不久在博文《老家门前那一条马路》中提及的开着拖拉机载着一车学生栽在稻田里的司机就是他。

    农机站下面还挂靠了一个单位,这个单位就是铁匠铺,占用了农机站的一间房子,因为以前私人是不能开铁匠铺的,必须归集体所有。那时的铁匠铺就是利用废钢铁打制一些锄头、柴刀、铁耙、菜刀、马丁等一类的农具和用具,所以归农机站代管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铁匠铺有两个人,一师一徒,师傅姓李徒弟姓刘,师傅抡小锤,徒弟挥大锤。李师傅是我们大队的,人很胖个子不高,那时我们大队排练样板戏,他总是扮演日本鬼子一类的反面角色,说话风趣幽默;但对徒弟就不风趣了,要求非常严格,经常骂得那徒弟哭脸。那徒弟似乎喜欢看书,借过我的一本小说《敌后武工队》,我催了几次也没有还给我,估计是拿回家给他父亲当卷烟纸或卫生纸了。

    村子东头的农机站如今,我们镇上应该还有农机站,但在我们老家附近是没有类似办事机构了,反正现在农村土地承包了,我们那地方更没有什么农业机械可以推广,也用不着农机站的服务。而那铁匠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脱离了农机站,李师傅在自家门口开了一个铁匠铺,经营了几年,到后来年龄大了,铁锤抡不动了,再说替代品的出现,锄头、柴刀之类的农具也用得少了,铁匠铺也就没有生意可做,最后关门了,自此以后,铁匠铺从我们那地方消失了。再后来,当年农机站的房子被拆除了,那块地也物归原主,成了我们大队某某村民的宅基地了。(上图的电线杆那儿曾经是我们的农机站

(说明:图1、图2和图3系来自网上)

纪念改革开放30年——我的经历

 

我的关联博文

村子西头的卫生院

三十年前的生产队干部

三十年前的公社干部

三十年前的大队干部

老家隔壁那个商店

三十年的电影情结

老家那个村庄的三十年

老家门前那一条马路

一所农村中学三十年的变迁

我们一家三十年的求学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